人类使用镂板(漏板,stencil)制图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镂板制字(stencil lettering)的历史并不久远。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纪,在大开本的法文和德文礼拜书上,部分特别的页面装饰有镂板印制出的带花纹字母。
镂板制字
镂板制字使用便利,但使用范围远比活字排版有限。因此一直到工业革命后期,不断普及的工业和商业才让镂板制字开始被重视。公共标识、街道名称、商店招牌、运输标签开始大量使用镂板字。据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学者 James Mosley 介绍,法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在公共标识上全面使用镂板制字。现在法国的街道上还可以看见本身就是镂板的标牌:「这些临时的公共标牌令人惬意……字母镂空了金属,日光穿过其中……法国(标牌上的)这些罗马体漂亮而规整……在赋予告示以权威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种生活品质。」
十八世纪,普通人也热衷于此,并很容易买到镂板字符的模版。这些模板可以直接在名片或卡笺上定制镂刻;既有素雅的罗马体(roman letter),也有精巧的花体字(script)。其实那时不少人都会去搞一套小字号的镂板。在美国费城,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遗物里也有一些镂板,是从巴黎一家叫 Bery 的供应商那买来的。
镂板印制出的字符具有独特的「断缺」(break),这是模版上的「连接点」(bridge/tie/bar)所造成。模版就是一块镂刻出字符造型的平板,可由金属、纸张或醋酸纤维等材料制成;油墨或颜料透过镂空的部分,印出字符实体。模版上的连接点用于固定字符实体中的负空间——例如字柜(counter)——模版中对应的部分与之互补,覆有材料。由于镂板制字的初衷是快速复制普通文字,镂板字的造型也常模仿普通字体,因此有人主张在印制完成后手工补全这些连接点带来的油墨残缺;一位名叫 Benjamin Wilme 的土木工程师在 1845 年写出一本书标题奇长的书*,用于指导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在字符方面的书写和印刷工作,里面就专门论述了相关细节。实际上很少有人去填补,因为镂板制字通常就被看作是「快而糙」的手段。
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欣赏镂板字这一特别的风格,有意不填补断缺。比如 1906 年做图饰的 Frederick Scott-Mitchell 在自己的书中就写明镂板字的断缺应该留出,这样才不会破坏其「自然」美感。
机械趣味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镂板字由于其粗砺的几何形态及其与机械制造的联系,开始深受现代主义及前卫艺术家的欢迎。从立体派的 Braque(布拉克)、Picasso(毕加索)、Léger(莱热),到达达派的 Picabia(毕卡比亚),都热衷于使用镂板字。可能是立体派画家 Léger,将镂板字带到了包豪斯。设计师 Josef Albers、Joost Schmidt 与其他人受其影响,制作了极端理性化的、基于三种基本几何形态(三角、方形、圆角)而成的字体「Schablonenschrift」,成为包豪斯时代的标志性字体。Albers 的几何镂板字体构成思想,反过来影响了 Walter Gropius(格罗皮乌斯)的建筑。Gropius 在他位于德国德绍的房屋项目 Törten Estate 中,采用了相似的想法,用有限的、预制的几何标准件来组合建造整个项目。这一思想后来在包豪斯建筑中具有重要位置,并促使 Albers 开发了新的镂板字体「Kombinationsschrift」。
Albers 的几何镂板字体同时也是后来的几何字体鼻祖。影响了「Futura Black」(Paul Renner, Bauer, 1929)、「Braggadcio」(W.A. Wooley, Monotype, 1930)、「Transito」(Jan Tschichold, Amsterdam, 1931)和 「Schablone」(Otto Weisert type foundry, 1931)的设计。「Futura Black」后来作为 László Moholy-Nagy 所爱,被用在他的关于新建筑书籍的封面,推使几何字体成为 20 世纪初理性建构的视觉代表。
与此同时,法国经典的「Didot」粗体大写字母也开始以镂板的方式广泛运用到建筑设计及施工图纸上。因其使用便捷,镂板制字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界深受欢迎。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 William Ford Stanley 称赞镂板制字「节约了大量时间,省下了大量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图纸上的重复词组,比如「平面图」「正视图」「客厅」「厨房」等,都可以用镂板制字统一、便利地复写。建筑师们也开始用镂板制字来签名或印制事务所名称。
现代建筑先驱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像不少同行一样大量采用统一款字形的镂板,用在他的图纸上,逐渐成为其图纸的视觉标志。Le Corbusier 的影响力使得他与镂板字体的关系非常紧密,成为后来与 Le Corbusier 相关的平面设计的常用字体。
字体化
如果说镂板制字的断缺是由模版的物理形态所决定,那么后来包含断缺样式的镂板字体(stencil font)就可算作是人为仿制的结果了。略显突兀的断缺是镂板字体的最大特点。
镂板字的字体化来的很迟。大面积的字体化要等到 20 世纪。这是由于字体商们看不到充满断缺的镂板字有任何好处。早期的字体商倒是做过有限的尝试。在 1885 年,美国费城字体商 MacKellar, Smith and Jordan 就曾委托纽约设计师 John West 设计过一款镂板字。这款名为「Stencil Gothic」的字体想必是深受当时纽约港口大量货箱商的镂板字影响。
大约在 1970 年,雷丁学者 James Mosley 向字体制造商 Rapitype 提供了他设计的镂板字体,跟当时 Letraset 公司的拓印制字(rub-down lettering)竞争市场。该款字体最初命名为「French Stencil」(法式镂板),或许可以算是此类字体的首例。
差不多十年后,Letraset 法国分公司才推出了一款同类字体,名为「Charrette」。它还与 Le Corbusier 基金会产生了纠纷;基金会坚持认为这款字体源自伟大建筑师 Le Corbusier 为自己设计的专用镂板,但事实上那款镂板早先的制造商是 Thévenon & Cie。但 Letraset 也索性就把这款字体标注为「©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版权所有)。而字体作坊 Lineto 则以数字化复刻的方式向 Corbusier 致敬,在 1999 年和 2004 年先后发布了一整套以「Le Corbusier」命名的镂板字体。
雷丁学者 James Mosley 也指出了镂板字体的不足:字体化之后,它缺少了镂板这种媒介特有的魅力——天然的无雕饰感。荷兰字体设计师 Just van Rossum 在 1992 年设计了一款镂板字体「Flightcase」,尝试以一种「劣质油印」(badly-inked)的外观来还原此种魅力。但 Mosley 评价说:「除非你用 Beowulf 字体那种套路,去做一款自取其辱的镂板字体(或许还真值得一试),要不然还是比不上真家伙。」
从某种眼光看,镂板字体不过是在已有的字体上随便加上些断缺。不过这种看法相当于把一些原创作品排除在镂板字体之外了:比如 Georges Auriol 的同名作「Auriol」,Paul Renner 设计的「Futura Black」,以及 Hans Bohn 的「Allegro」,它们都有着某种形式的断缺。作为对比,另有三款典范作品—— Robert Hunter Middleton 和 Gerry Powell 分别设计的两款重名字体「Stencil」,以及 Stephenson Blake 的「Tea Chest」——它们也是原创的,但看上去会更像是衍生自某些既有的粗衬线体(slab serif),比如「Clarendon」。
近年来,镂板字体重新受到关注。设计师们的目光超越了功能性,直达形式本身的独特美感。字体制造商也不断推出镂板样式的新字体。2012 年,Eric Kindel 和 Fred Smeijers 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策办了一场镂板制字的展览,名为「介于书写与字体之间」(Between Writing and Type)。除了工艺品和部分昙花一现的展示,字体作坊 OurType 还当场发布了三款全新的数字化镂板字体:一款名为「Puncho」(名称取自用金属冲件(punch)直接打制成的字体),由 Fred Smeijers 操刀;一款是具有书法意味的「Standing Type」,由 Maurice Göldner 打造;还有一款古灵精怪的「Orly Stencil」,由 Pierre Pané-Farré 带来。
非拉丁镂板字
镂板字的广泛使用并不局限于西方。在世界其他地方,镂板字也因其廉价、易用,广泛地在工业和公共场所得到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设计师 Manosij Sarkar 为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所设计的交通标识用字「Yatrakshar」。该套系统包含拉丁字母和天成文文字,使其能以三种语言表达信息:英语、印地语和马拉地语。字体设计基于天城文字体「Shree Dev 0715」和英国路标字体「Transport」。利用镂板制字,这套标识可以方便、廉价地在各个公共领域喷涂和使用。这套系统避免了应用底层的设计水平和技术限制带来的问题,延续并更新了镂板字的优势。
参考资料:
- James Mosley, “Lettres à jour: public stencil lettering in France,” Typefoundry, 23 March 2010.
- Eric Kindel, “Fit to be Seen,” AA Files 61, 2010.
- Eric Kindel, “A tradition with breaks,” Eye 86, 2013.
- Paul S. S. Coles, “Tough Breaks,” Print, 24 August 2012.
注释:
*A Manual of Writing and Printing Character,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For the Use of Architects, Engineers and Surveyors, Engravers, Printers, Decorators and Draughtsmen; Also, for Use in Schools and Private Families(古今字符书写及印刷指南:面向建筑师、工程师及勘测员、雕刻师、印刷工、装潢工和制图员,以及学校和私家) ↩
5 个相关讨论
看中镂空字体的优势比较重要,并加以正确良好发挥。持续关注且搜集。此次去往斯里兰卡,满街遍布的都是这样的广告/宣传方式
原来自己小时候在那本大杂烩式的字体设计书中看到的字母与数字设计是来源于镂板制字,那时懵懵懂懂还在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字体,现在才明白。
另:本文第三张图片中, Architype Albers字体最后一行数字最前面的字符是什么意思,看不太明白。
此外,在“Beowolf字体系列样例”图片下面一段文字中错将Beowolf写成了Beowulf。
Architype Albers 那里,可能是英镑的符号「£」。
果真是英镑符号!多谢指点!大家也可以在 http://www.fonts.com/font/the-foundry/architype-albers/architype-albers 中的 Try it 栏目下输入字母或者符号了解 AA 字体的样子!
请问中文镂板字是否已有字库/电子字体?谢谢
一个 Trackback
[…] Stencil(镂板字)相关的史料及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