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蒙古文文字設計:訪天格思

tengis_1
天格思設計的所有字體樣式拼寫的「typography」(字體排印)
Type is Beautiful 一直關注中西文之外的文字設計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民族文字的發展。來自內蒙古的天格思一直致力於發展和推廣蒙古文字設計,引起了很多關注。我們與他進行了交流,他向我們介紹了他的經歷、想法,以及蒙古文字發展的故事。本文感謝梁海初校。

天格思你好,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尤其關於你的民族和專業背景?

你好,我是天格思,內蒙古八十年代的蒙古族,我父親是個蒙古族詩人,母親是音樂老師。我是個畫油畫兒的,現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北方少數民族美術,特別是早期游牧民族的視覺造型。沒上過任何關於設計的課程,鼓弄字體純屬個人興趣,小時候家裡親戚有做報社排印工作的,會接觸到活字鉛板一類的東西,想必是被影響到了吧。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自治區農業大學有了首個以恢復阿爾寨石窟文字為主要研究方向的蒙古文造型研究部門,常會與此課題的朋友們溝通,不過我個人更側重可清晰閱讀的文字設計,所以沒有參與此項研究。但就是這種文字設計環境影響了我的造字熱情。

能否談一下蒙古文字體設計在今天國際上的發展情況?官方和其他機構對蒙古文字設計是什麼態度?

中國規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隨之當然會有 GB 開頭的國家標準以及名稱很複雜的高級操作系統。官方統計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口為417萬,在全國近600萬蒙古族人口中,有400萬以上的蒙古族人口使用着本民族語言。同時頒布了官方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專項法規。

然而我在給學生上課時想用蒙語解釋「寫生」一概念時,完全找不到準確的詞,只能用外蒙古的準確名詞「өнгө эрэх」(尋找色彩感),但是他們都會傻眼說聽不懂……其實現實的語言環境正急劇萎縮,基本上與準確的學術名詞以及日常細膩情感表達告別了,或者說目前就是這樣一種特殊語境狀況,所以無論文字被換成如何順眼順口的形式,比如有好多人說想用英文字母記錄蒙古文,怎麼念就怎麼寫,那樣在社交網絡里聊天寫郵件很方便,說對普及蒙古文有好處。我不太同意,不管換成什麼樣,蒙語專有名詞已經沒有了,或是一些很機械的翻譯,所以到時候還是得用官方語言表達,如此只是換湯不換藥。自治區要跟隨國家的腔調去講課,買東西,談戀愛。

內蒙古作為自治區,更多機構致力於信息處理與國際編碼的工作,文字的造型研究該是下一步的計劃。蒙古國有200多萬人使用斯拉夫蒙文,從1995年起決定使用傳統的蒙古文字。如今兩種蒙古文字並行使用,但從具體實施的情況來看確實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國際上一些蒙古學學者認為,蒙古文字的使用會趨向於統一化、標準化,但因種種政治原因,無論斯拉夫或傳統蒙文都沒能在文字上統一。但因學術需求,在美國、德國、匈牙利、俄羅斯、日本等地也不乏從事相關傳統蒙古文研究的機構。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蒙文字形、操作系統、多國語言字處理軟件和印刷出版系統等。

tengis_mode_3
左:1950年代教科書;右:成吉思汗石碑
tengis_mode_2
摩柯卡拉贊片段
tengis_mode_4
手抄本
tengis_mode
印刷刻本時使用的刻有蒙文的木板

你從事的主要是蒙古文的文字和字體設計,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蒙古文的歷史、使用特點?

蒙古語族現在使用的文字體系產生於13世紀,其文字歷史與其政治、文化、歷史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人們一般將其分為三個階段,1.產生時期:在政治歷史上是蒙古國家權力形成階段;文化史上與漢文化接觸時期,包括女真、唐兀惕、突厥和吐蕃影響的匯流和蒙古人開始接觸佛教的階段;在語言上是中世紀蒙古語時期,即文學語言形成時期;2.復興時期:政治上是16——17世紀蒙古族各部企圖恢復統一的時期;文化上是佛教和西藏文化影響加強時期;在語言上是古典語言過度和標準方言形成時期;3.創立現代文字時期:蒙古語族與社會主義民族的合作下走向復興和發展的階段;在文化史上是與世界文化交流的階段;現代文學語言形成。在上面提到的階段中回鶻文占統治地位,其文字發展一直延續至今,是蒙古文字設計的主要對象,其他客串的文字歷史就不多說了。

成吉思汗執政時期蒙古人就已借用了回鶻文字。9世紀回鶻及其他突厥民族使用的書面語文字源於閃米特(Semitic)語字母,經操中古伊朗語的粟特人傳入中亞。蒙古語簡化了原型、詞首、詞中、詞末的字母形態,而且這些字母只表音位,不表音素。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遠古的希臘——拉丁、閃米特語的 LM 順序(英文字母中 L 和 M 的順序,英文中是 J、K、L、M、N、O……蒙文中是 X、S、L、M、G、H……)在蒙古語中沿襲下來,只是書寫方向有了變化,成為豎寫。東部蒙古人至今在使用13世紀初引入的回鶻文字。現代蒙古文在外形和拼寫方面和中世紀蒙古文已有區別,拼寫方法上已有差別。17、18世紀雖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字母排列的基本規則沒有變化。

蒙古文字母表
蒙古文字母表

亞蘭(Aramaic)文字派生希伯來文字、巴列維文字(Pahlavi alphabet)、敘利亞文字、納巴泰文字(Nabataean alphabet)、婆羅米文字等。其中敘利亞字母通過景教東傳,中經粟特文的媒介,形成了形成了回鶻文,在回鶻文的基礎上創製了蒙古文。

(以上資料參考了:[匈] Д·卡拉:《蒙古人的文字與書籍》范麗君譯 喬吉審訂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第1頁,第9頁,第12頁;《維吾爾古文字古文獻導論》牛汝極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年 第2頁、第3頁)

tengis_project_a_1
字體名稱以及所有字體樣式: 苦泉體 (Mortal); 黑磨石體 (Whetstone); 善滿體 (Consummate); 戰馬體 (Steed); 阿爾波穆巴體 (理想國,Post-Utopia); 蠻格思體 (妖魔,Monster)
tengis_project_a
所有字體的不同字號樣式

能否介紹一下你現在從事的幾個主要的項目,包括內容和概念?

以蒙文字母為基礎,將托忒文、滿文、錫伯文統一的編碼方案,這一方案得到了國際標準化 Unicode 等組織的進一步重視。但是蒙文編碼字符到底選用多少合適,存在着分歧,各類輸入軟件的鍵盤並不統一,所以我的理想是最終將蒙古文字從鍵盤裡標準的敲出來,並可以拿來關鍵詞搜索,以及語音識別等一系列工作。不過我一個人完全搞不來,在蒙古國立大學深造的一位字體博士塔拉與我一起,他會把相關信息處理的工作承擔下來,我這邊主要致力於文字造型,現在手裡有六套傳統蒙古文字的前期造型,其中三套分 regular 和 bold(目前只能這樣分)。主要內容是臨摹,臨摹是與掃描相對的,這也是因為畫畫兒的原因,要以主觀的歸納來把握文獻中的文字節奏,另外蒙古文畢竟是表音的字母文字,字符數量有限,可以花一些時間來做細緻的工作。我覺得在文字設計較弱的環境里從字體質量入手打下基礎是最為首要的。

tengis_project_b_1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設計與排文——Post-Utopia Type 排文
tengis_project_b_2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設計與排文——Mortal Type Regular 排文
tengis_project_b_3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設計與排文——Mortal Type Bold 排文
tengis_project_b_5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設計與排文——Whetstone Type Classic 排文
tengis_project_b_4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設計與排文——Consummate Type Regular

你似乎也在做一些平面設計的工作?是什麼性質的項目?那些蒙古文字也是利用了一部分你現在設計的字體嗎?

對外盈利的項目我做的不多,同時做平面設計多是為了文字排印實驗。相比以往的平面,我也希望能通過文字的更新有一些新面貌。我每年會有一段時間的繪畫教學工作(校方也會硬安排給我一些設計的課程),會把新做的字體用在課件與效果圖上,如《游牧時尚》服裝效果圖,算是一個標題文字的混排的實例,此系列圖也是較自我的平面理解與繪畫性平面繪圖方法的一次嘗試,如兒童圖冊《波穆巴的故事》算是個較為完整的新一批文字造型閱讀排列實例(不過 kindle 里有像素顯示問題,文字需改進),當然也常送一些字給寫書的朋友,搞音樂的朋友做封面,也有一夥兒做文身刺青,T恤手機殼的小商販向我要字,我也就直接給了,不知使用的情況如何,呵呵。

tengis_project_c_1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海報
tengis_project_c_2
天格思的內蒙古字體海報

設計上蒙古文有哪些難點和有趣的地方?

像西方文字對間距的考量一樣,蒙古文的間距把握是一個困難,並且它是連着的,在一切完好的情況下可能會突然跳出來一個你沒地方擱的詞兒,為了照顧它一切工作可能要從頭開始,所以多次排文試驗是個無法避免的困難。

有趣的事情往往還是前人能幹出來,他們的趣味可能會成為今日追求復古的標準。例如像1950,60年代蒙古文教科書上的活字排印,音節間需連貫的蒙古文活字,被印刷後留下縫隙已成為被時間醞釀成熟的趣味。我參考這種樣式歸納了一套造型(mortal type),有縫隙的字在閱讀時會有類似西方襯線體的鬆弛灰度,這是我們從前人作品的技術局限中看出的趣味,除了早期的文字歸納,20世紀初的文字遺留逐漸成為我們這一年齡段的人可以總結的大的「趣味」傾向。

tengis_bold
蒙古字黑體
tengis_khawang
蒙古字白體
tengis_regular
哈旺加卜手寫體

類似漢字的黑體、楷體,蒙古文字有這種字體分別嗎?

類似標題與正文的差別是有的。字體風格上也分黑體、白體(白體是適合做正文,筆畫較輕的字體)或以某個書法家命名的手寫正體。特殊的是與漢語相比即便是正體也帶着許些斜體的味道,因其連貫性,標題文字也會保留手寫韻律。但嚴格模仿西方的襯線或非襯線就不適合了,東方文字似乎不太能完全的冷峻,留下的那個有人情味兒的筆觸也不能叫做襯線。所以字重的區別在多數文字中都存在,區別古典與現代形象的區別需進一步研究。

fedra_hindi
Fedra Hindi
helvetica_arabic
Helvetica Arabic
marco
大麴都市設計的 Marco

現在有成型的蒙古文字體嗎?質量如何?使用廣泛嗎?能否出現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擺脫了手寫風格的蒙古文字體?類似 Fedra HindiHelvetica Arabic

在此需要提一位日本設計師大麴都市(Toshi Omagari)。他的原話是:「There has not been any monolinear Mongolian font available in the world, but why not make it?」他的有一款叫做 Marco(馬可·波羅)的字體我很喜歡,文字外形與銜接方式上很像 Helvetica Arabic,曲線講究,比劃韻律帶着個人性格,閱讀感也很強,他的設計代表了一種向現代靠攏的非本土的審美,即便這樣其文字還是不能隨意走出手寫感的東方審美範圍。

與西方文化,或者說是與現代環境對應的文化面貌決定了目前蒙古地區文字造型的審美取向。如果說早日與現代審美標準同步是一個正確的準則的話,個人認為目前還需一段時間來轉化視覺習慣。反過來說如此慢半拍的文化運行模式,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沒有被工業大潮席捲時,這可能是一個「將錯就錯的」正確,尤其在東方,只要能不去經營企業,就盡量製造與自我性格吻合的物品才是個有着自然品質的狀態。我的一款字 Consummate Type Regular,Consummate Type Bold 最初想做成帶着理性色彩的無襯線體,排字後完全不合口味,改成現在的摸樣。

tengis_n_1
節選排文《自問的十三種形式》(選自哈斯巴根詩集)
tengis_n_2
蒙古馬鞍圖解注釋
tengis_n_3
蒙古非襯線體
tengis_n_4
蒙古非襯線體
tengis_n_5
蒙古非襯線體「Type is Beautiful」

能否介紹一下你的新的非襯線體項目?

對繪畫或音樂領域來說,能夠用獨立的語言,闡釋自我生命的形而上狀態是很難的事情。而在通過物品去認知生活本質的領域來說,物品本身的樸素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文化內涵,而附加的人文裝飾可能會隨着時間而常常變化。

西方人的字體從襯線到無襯線的過程有着清晰地新舊界限,是為脫離某種陳舊模式的再創造。而對蒙古文字的設計來說“無襯線”並非意味着單純的文字造型革命,而意味着蒙古文字作為現代物品,使其更純粹,改善其面貌的必要。所以蒙古文字造型向“無襯線“靠攏並非創造,更多是介於民族書寫審美與現代習慣之間的造型調和。

現實習慣中我們已認可了幾何美。而繁複的文字造型審美,慢韻律的閱讀習慣,仍然在相似經濟環境,普遍的人類智慧下同步存在着。所以將非工業感的東方文字如何帶着手工意味提煉成舒適的現代物品是此項目的主要內容。

對於蒙古文和漢字、以及西文的混排你有什麼經驗之談?

不同語言對同一事物無法給出完全相同的描述,因此不同民族語言文字是其特定的的思維載體置,不可以在一個平面互相替代。而不同的現代語言之間,因概念日漸渾濁而有了互通的地方,這種語言概念的無力感在現代混排中顯現出來了。不同地區古語文獻對自我世界觀的書面強調是現代設計所無法逾越的,這般以科學方法整合不同的感性類型於一版,顯然不是一個技術能解決的困難。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將不同的書寫習慣放在一個真正合理的地方平行比較,只能以現代認識的極限將各類因素粗陋的擠進一個模式。所以對混排的第一個直覺應該是向各自過去的方法靠攏。我也在一篇排版實驗短文里提過此事,橫豎排文字的版面衝突,個人認為在文字的變換上做文章不會有太大效果,媒介的變化會讓版面舒服很多,如對甘珠爾經的排版樣式參考實例,古代扁長媒介能夠很好地解決蒙古文與英文的混排。

前人對書籍的熱情,是現代文字外形的參考資本,但今天要針對更多電子媒介來考慮,目前我們還不能很好的解決橫向縱向的輸入問題,現代媒介的主流尺寸並不適合豎寫文字, 這諸多因素還需一個一個解決。

蒙古文文字設計的未來商業前景如何?

東方文化開始興起,對古老亞洲文字的平面以及閱讀的使用開始變得樂觀起來。最近蒙古文字在奢侈品以及大眾時尚中被頻繁使用,如此開端多是 logo 字體,很多個人就能完成,如某一天有規範的閱讀需求時,一個造字團隊可能會與商業一同成長起來。

Jo De Baerdemaeker 設計的 Lungta 藏文部
Jo De Baerdemaeker 設計的 Lungta 體藏文部

蒙古文和中國民族文字的現代化和設計,有什麼其他的民間努力嗎?

復興民俗最近在平面視覺中變成了某種熱烈的潮流,再次歸納的手工傳承着實是保護知識的很好方式,當然留下學術材料與工具書同樣重要,這是我們東方人的習慣,喜歡口傳知識,這一點要像西方人學習。蒙古族對早期法典、古典文獻的考古式研究在官方已頗有成果,外蒙古已繪製了甘珠爾、瑪卡禮讚、八思巴等經典文字的造型。現代表現方面湧現了一批年輕書法家,其作品也在世界各地成功展覽,而更具有典型民間意味的團體或文字工藝卻不很明顯,文字造型方面民間作坊就很少,只能向前追到20世紀初有革命氣息的印刷品,當然個人認為現在已是靜心研究20世紀文字造型的成熟時期,從此題切入想必會是復興民間印刷工藝的第一步。

你認為蒙古文,包括中國民族文字設計現在存在什麼問題和機會?

語言環境的萎縮帶來閱讀方式的改變,從而不會形成民族的文字傳統,當然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單純從技術和學術上看,現在條件還是蠻好的,有足夠安靜的平台可以歸納有價值的文字形象了,只待某日能被大量使用就好。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5 個相關討論

  1. 2013/02/14 at 5:03 pm | Permalink

    支持

  2. 2013/02/15 at 4:51 pm | Permalink

    支持~

  3. 2013/02/18 at 7:21 pm | Permalink

    “蒙語專有名詞已經沒有了,或是一些很機械的翻譯,所以到時候還是得用官方語言表達,如此只是換湯不換藥。自治區要跟隨國家的腔調去講課,買東西,談戀愛。”傳播媒介的缺失,不斷漢化的思想,不求進取的反思,大力鼓吹的漢族文化,政府的刻意擠壓,以及不斷努力,向前推進的你。為你致敬。在這個什麼都不斷同一的時代。

  4. leo
    2013/02/21 at 5:13 pm | Permalink

    很可貴!希望能有機會在主流媒體介紹。

  5. aijingwong
    2013/04/16 at 10:33 am | Permalink

    好文章,好角度!支持少數民族文化!

4 個Trackbacks

  1. […] Type is Beautiful(以 Arimaspo Sans […]

  2. […] with regard to the non-shirt line in Mongolia cultural figure of the design patterns used in Type is Beautiful( Arimaspo Sans name, type of case) is discussed, in fact, retain their own written tradition […]

  3. […] 除了三位德國講師之外,將有十餘位字體設計專業人士、高校導師等從各個角度講解字體設計與視覺文化。蒙古族字體設計師、多媒介創作者天格思、Type is Beautiful 的作者鄭初陽、厲致謙(colourphilosophy)、梁海、應寧(Mira Ying)也將參與部分課程的教授。 […]

  4. By Hybrid Forms – JiayuGuo's Blog on 2019/03/08 at 1:17 pm

    […] Images resource: https://www.thetype.com/2013/02/5454/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