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 Erik Spiekermann 的 Email,告訴我德國設計元老 Kurt Weidemann(克特‧威德曼)去世的噩耗,雖然 Erik 在郵件中寫的很平淡,但是感覺到他對於這設計元老的崇高致敬!這位德國最後一位字體設計大師的隕落,讓人難免有一種遺憾之心。我的思緒在尋找記憶里的 Kurt Weidemann 圖片我打開 Fontblog 網站(德國 Fontfont 公司的專業字體 blog)看到已經有一篇關於 Weidemann的報道了。這對針峰相對了幾十年的冤家總於有個了結了,記得2008年的時候 Weidemann 寫過一篇關於 Erik Spiekermann 代表作 Meta 字體有抄襲嫌疑,而專業執着的 Erik Spiekermann 也好不客氣進行反駁,而且非常大度的邀請Weidemann這位前輩參加 Erik Spiekermann 一手創辦的 TypoBerlin 國際字體研討會,他們現場進行辯論,這場新老兩代設計師的精彩對話載入了史冊,回想起非常有意思。
筆者2005年參加斯圖加特美術學院的一個活動時,在斯圖加特設計中心有幸聆聽了 Weidemann 的一個講座,並認識了 Weidemann,雖然70多歲高齡,但是他的穿着絕對非常年青,一頂標誌性的紳士帽和配有一雙鮮艷的紅運動鞋,這種混搭讓人感受到他的年青心態和老頑童的性格。他即代表了老一代德國設計的嚴謹,理性,精準的特點,比如他為奔馳公司設計標誌和字體的時候,一共花了3年多。所以他的很多作品成為了德國設計的代表。Weidemann 是個從不重複的人,正是有着這些探索的精神,保持了他創作的激情。正如他說的「避免因循苟且的心態,遠離嘗試販賣二十年錯誤經驗的人」。Weidemann 是德國和歐洲平面設計和字體設計界的元老,80多高齡他現在仍然活躍在字體設計和文字排印界。他當任過多次德國藝術指導俱樂部大賽的評委,並出版過很多關於字體排印和字體設計的圖書。去年的時候還出版過一本名為「女士們,先生們……」的創作集,這本作品集非常有意思,並不是收入自己的作品,而是把自己的一些照片設計成不同風格,時期的黑膠片封面,Pop,搖滾,藍調等,以及在一張黑膠上收入自己對於設計,生活的一些領悟錄音。
他出生於1922年,二戰期間從軍並被往北蘇聯參加戰爭,差一點戰死沙場,德國戰敗之後成為俘虜在蘇聯參加勞改直至1950年,回到德國之後他在一所字體排印工房謀得一份工作,在那裡他學習了手工排版技術,這對他今後的字體設計和文字排印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差不多是最後一代能夠熟悉掌握手工排版印刷技術的設計師,1953年而立之年的他開始在斯圖加特造型藝術學院學習文字排印和字體設計,畢業之後成為一名自由設計師,1964年回到母校擔任信息和平面設計工作室專業教授直至1985年退休,在60年初期他和 Aaron Burns 在紐約創建國際字體排印設計中心 ICTA(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Typographic Arts),並於1966年-1972年期間出任設計中心主席一職。1970-1972年還擔任 Icograda(國際設計師聯盟)主席,70年代期間他是斯圖加特藝術家中心的核心成員,這個藝術中心曾經在德國激蕩起伏的當代藝術歷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期間數次組織各類展覽,講座,出版物活動。1990年 Weidemann 參與了卡爾斯魯厄藝術和媒體技術中心,即後來的卡爾斯魯厄國立設計學院創辦籌建工作,並於1991年出任這個設計學院的專業教授直至退休,他還是眾多專業設計協會或者是設計俱樂部的成員,以及各類專業設計比賽的評委。
Weidemann 他是經典主義的堅持者,早年的印刷字體排印工房工作經歷,使他十分熟悉和精通經典字體排印和各種經典定律。在斯圖加特造型藝術學院擔任教授的時候,因為教學和講座而拜訪歐洲各鄰國,這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設計師,期間曾多次拜訪經典字體排印的復興者 Jan Tschichold 交流和學習,這在他今後的設計中都可以體現這種傳統排印理念的深刻影響,而且和 Adrian Frutiger、Hermann Zapf 等字體設計師一直保持着幾十年的交往。但是他對於現代藝術又有着非常開放的尺度,作為德國現代藝術教父約瑟夫·博伊斯、恩斯特·羅伊特等人的老友,Weidemann 也經常受邀扮演專家顧問的角色。
除了從事教學工作之外,Weidemann 亦是一名多產的設計師,他在斯圖加特擁有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主要是從事字體排印和字體設計的設計業務,他為多家出版社設計各類圖書。比如 Klett、Ullstein、Büchergild e Gutenberg 等出版社,當然他在設計界最為認可是他的品牌設計,他為很多的德國企業提供十分成功的設計,比如德國聯邦郵政,德國聯邦鐵路,保時捷汽車公司,當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設計是戴姆勒-奔馳的新企業形象設計,從1987年以來戴姆勒-奔馳就聘請 Weidemann 為企業形象設計顧問,一年之後開始着手為戴姆勒-奔馳公司策劃新的企業形象,1988-1991年期間為戴姆勒-奔馳公司重新設計新的企業形象,這個標誌採用古典主義以及黃金定律分割的設計,使得這個標誌成為品牌設計史上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他不但重新勾勒和設計了奔馳公司的標誌,而且為其設計了那款堪稱經典的 Corporate ASE 字體企業專用字體。Corporate A. S. E是三款擁有不同類型的字體,Corporate A(A 是德文中的 Antiqua,意為襯線),這是經典襯線體,代表經典。Corporate S(S 為 Sans),即為傳統無襯線體,是客觀象徵。Corporate E(E 是德文的 Egyptienne,意為埃及體),即埃及體,象徵著科技。之所以有3種類型的字體設計就是為了滿足作為大型企業的奔馳公司的需求。因為根據歐洲人的閱讀習慣,他們習慣於在正文中採用襯線字體,可以使用 Corporate A。而在年報的數據中採用 Corporate S,因為清晰的數據報表對於一些投資者或者客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 Corporate E 更多用在一些標題中,醒目,體現科技。
Weidemann 不但對於各個時期的字體和背景歷史十分了解,而且非常對於各類的經典定律,特別是黃金定律有着很深的研究,特別是古羅馬時期的各類文獻,建築十分着迷,這些研究在這套字體和戴姆勒-奔馳公司的標誌設計上有着很好的體現。比如這款字體就是採用了黃金分割定律進行設計的,因為他發現古羅馬時期的聖廟和當時保留下來的銘文裡面蘊藏着很多經典的定律最主要的是黃金定律,由於當時的人們嫻熟廣泛的使用這些定律使得這些建築物和石碑現在看起來依舊如此的和諧和經典。所以 Weidemann 嘗試的引入這些黃金定律到字體設計中,在保持可讀性和字形基本傳統結構的前提下,用黃金定律規範字體之間的比例。ß我們在很多字母中都可以看到這些比例的存在。
戴姆勒-奔馳的標誌字體採用 Corporate A,這款字體和戴姆勒-奔馳的標誌不管是氣質和造型上都可以說是相互相承,不管是相互之間的比例,還是造型上的類同性,都可以說是很般配,所以 Corporate A 這一系列是這款字體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在這之前戴姆勒公司採用的標誌和企業字體是 Helvetica,Helvetica 過於中性特色以及過於冷莫和帶有太強的工業味,不能彰顯出戴姆勒-奔馳的獨特客戶群和企業自身追求經典,稀有,獨特的經營理念,這不管是企業形象識別還是企業自身定位都顯不夠準確和到位,而 Corporate A 字體就能很好的體現戴姆勒-奔馳這高檔,經典的汽車定位,並且在形象識別上很容易和他汽車生產商區分,因為這款字體的不可代替性和獨特性。
從字體的風格上看我們可以把 Corporate A(襯線字體)劃分為經典襯線字體,這類字體是形成於18世紀,是經典主義風格在字體鑄造上的直接體現,當然這也基於當時印刷工藝的改良和造紙技術的進步,使得印刷更為清晰的細節提供了可能性。這類字體的構造是直接溯源於古羅馬時代的我們俗稱「羅馬體」,通過精準的測量和運用各類經典定律來設計字體,筆畫粗細對比十分的強烈,十分誇張強調襯線字體中的粗筆畫,而細筆畫又被壓縮的十分纖細,俗稱-髮絲線。字形上幾乎放棄了手寫字體影響的痕迹,字形中筆畫轉折或者是起始都是通過測量繪畫而成。比如像 o,e 等的圓形形體其重心軸線不像其他的襯線字體那樣和基準線形成一定的角度,而是垂直於基準線,而細如髮絲的襯線也是平行於基準線的,而且略微誇張的被延長。不管是襯線細節的體現,還是經典襯線字體無不透出一種優美,雍容華麗,唯美之上的經典主義風格。這一類最為人說知的應該是 Bodoni,Didot 和 Walbaum 等。但是這類由於筆畫粗細對比太強,導致人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容易造成視覺上的筆畫跳躍,而不容易形成統一的灰度,所以這類字體並不適合用於大量文字的正文排印,但是形體優美經常被人用於標題,或者是各類包裝和品牌設計等。Weidemann並沒有簡單師法傳統而設計一款經典襯線,而是參柔了其他襯線的優點於這款字體中,比如減低了這款字體的筆畫粗細對比,並且經典襯線的傳統襯線置換成傳統襯線字體的襯線筆畫,因為這是為戴姆勒-奔馳設計的字體,其必須考慮到比如需要大篇幅文字的企業年報和類企業產品樣本的設計中,所以具有良好的可讀性是十分必要的,這款字體具有非常良好的可讀性,而且字符寬度非常小,這樣可以確保在有限的空間裡面排版入更多的文字,這對於戴姆勒-奔馳這樣的大企業來說是十分必要和經濟實用的。
Weidemann 另一個代表作就是德國鐵路的標誌系統設計,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德語:Deutsche Bahn AG,縮寫:DB AG 或 DB)是歐洲最大的鐵路運行公司,在德國統一後由西德的「德國聯邦鐵路」(縮寫 DB)和東德的「德國國營鐵路」(縮寫 DR)合併而成,總部設在柏林。1993年德國鐵路公司開始實行私有化進程,為了樹立一個具有活力的現代企業形象,德國鐵路對其視覺形象和品牌進行全面的整合和提升,1993年德國鐵路邀請 Weidemann 教授為其的新標誌設計和形象視覺系統設計。這個標誌 Weidemann 用嚴謹的 Helvetica-DB 取代了原先的帶有襯線 DB 字體標誌,而且形象更加的簡潔和有力,一個現代,可靠的新形象誕生,1994年起全面應用在火車和視覺系統上。Weidemann 設計的德國鐵路成為當時的一個經典,當然對這個新標誌也有提出異議者,其中就有著名設計師 Erik Spiekermann,Metadesign 的負責人,1993年當時德國設計雜誌《Form》大篇幅報道德國鐵路新標誌的同時也刊登了 Erik Spiekermann 撰寫的名為《修剪,適合,倒退》的設計批評文章。
Weidemann 教授在他的著作中《關於字體排印和字體的講解》一書中講到的「年輕設計師的十誡」,獻給我們廣大的年青設計師吧,願 Kurt Weidemann走好!
- 1. 為某個志業奮鬥(不只是個工作)。
- 2. 別想要重新發明輪子。未來需要過去,所以在研究開始時當然要回顧過去文獻,踏在巨人的肩膀上!
- 3. 避免因循苟且的心態,遠離嘗試販賣二十年錯誤經驗的人。
- 4. 心胸開放與寬宏大量會提高你的天賦與價值。凡是只有在不考慮合理性且不以成果論成敗的情況下,你才會誤以為意志不堅又不願身體力行對你有好處。
- 5. 不要老是誤入歧途,也不要誤信自己總是走在康庄大道上。
- 6. 掌握你的生活作息,而不是生活在時間匱乏的限制下。否則你將學不會有耐性,也沒有能力「傾聽」 !
- 7. 學習和別人一起思考。在不偏離自己的目標下,避免善意的謊言與盲目相信真理。
- 8. 練習談吐清晰和直接面對問題。有時學習適應問題要比想要解決問題好。個性平易近人且要講理,講話的方式要能夠讓人了解意思。多提問題但要精簡扼要。
- 9. 洞悉成就社群的力量同時也能夠強化個人。 團隊!
- 10. 坦然面對精英人物。菁英份子在所有生活層面都會被需要,當然你也需要。但他們不應該靠發源地,家族關係或財富而發展,應該透過對等的機會而發展特色,成就與為眾人所負之責任。
10 個相關討論
對「從字體的風格上看我們可以把 Corporate A(襯線字體)劃分為經典襯線字體……」這一段很困惑。從描述來看這是在說 Didot 這樣的 modern serif 字體類別;但又提到「這類字體的構造是直接溯源於古羅馬時代的我們俗稱“羅馬體”」,又像是在說圖拉真石柱的那種古羅馬石刻風格。或者這裡提及「羅馬體」只是在說與「blackletter」對立的「roman」概念?
我想這裡說的“羅馬體”意思是 serif 的另一種叫法,是與“blackletter”相對的概念。古羅馬 Trajan Column 體似乎沒有叫“羅馬體”的傳統。
Didot 這樣的 modern serif 與 Trajan Column 這些“羅馬體”有相似處,比如基於幾何、摒棄手寫,但前者的筆畫對比度更高於“羅馬體”,同時也有一些“羅馬體”沒有的特點,比如圓形的 terminal 等。
還要請作者進一步解釋。
怎麼名字一會中文一會英文
看了一陣子才知道是同一人
十誡很誠懇 受教!
我每天都要大量接觸和使用Corporate AS字體,今天才了解到字體背後的故事。
文章中出現錯別字了,“保時傑汽車公司”應為“保時捷汽車公司”。
更正了。抱歉 :)
更正了,多謝:)
年青->年輕
十誡第十條 >>
“菁英份子” 疑為 “精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