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關於 Italic 的補充

之前 Colourphilosophy 已經寫了一篇關於 Roman 與 Italic 的短文,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斜體的歷史以及他們的具體運用的,其實這非常重要,因為斜體具體運用一直為中文設計師所忽視,很多涉及到西文排版,對於斜體不是禁用就是濫用。

在這裡就 Italic( 斜體)再擴展寫一些東西。其實 Italic 翻譯為斜體一詞是不夠準確和到位的,因為從字面理解很容易以為只要是斜體就是 ItalicItalic 必須是斜的。其實不然,並不是所有 Italic 就是斜的,定義一個字體是不是斜體最主要是看是不是擁有手寫風格在裡面。

FF Quadraat 和 Trinite的 Italic 體

大部分的 Italic 體比那些筆直的羅馬字體在形式上有一點角度的傾斜,其筆畫在基準線上像右邊形成一點角度的傾斜,由於其傾斜感,給人一種向前流動的感覺,但傾斜並不是意大利體最本質的特點,Italic 體最重要的特點是其手寫體風格,因為 Italic 體本來就是由於手寫而產生的,具體歷史這可以看 Colourphilosophy 的文章,而大部分 Italic 因為手寫習慣會對某些字母進行簡化(如 a, g )。但是也很多字體家族中的 Italic 的其筆畫是垂直於基準線的,比較有名的有 FF Quadraat、Trinite 等,但是其筆畫仍然有這手寫風格。

Martin Majoor 嘗試設計的 Helvetica 中 Italic 體, Image: welovetypography.com/

很多人以為字體名顯示為 「italic」 就是 Italic ,不要忘記有很多我們名為斜體的其實並不是真斜體,我們稱之為「偽斜體」,這一點在無襯線字體尤為突出,最就代表的如 Helvetica ,其字體家族也有設計成傾斜的,但它們都不是真正的 Italic。他們只是就筆畫統一像右邊傾斜而已,其字體與那些傾斜的羅馬字體並沒有風格上的不同。造成這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無襯線字體過於擺脫傳統手寫傳統造成的,特別是他們的「斜體」,簡單的把正文字符向右做一定角度擠壓而成,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斜體設計,而且這種偽斜體成為無襯線字體的標準,不管是 Helvetica 還是 Adrian Frutiger 的 Frutiger 都是如此設計(直到2000年 Adrian Frutiger 才重為 Frutiger 搭配新的 Italic)

Frutiger 的偽斜體和 FrutigerNext 的 Italic 體

直到80年代末在德國和荷蘭很多設計師重新去審視手寫傳統和無襯線之間的關係,在這方面有着巨大影響的最主要有德國的 Erik Spiekermann 和荷蘭的 Martin Majoor,Erik 的 FF Meta,Martin 的 FF Scala Sans,這些字體的字母樣式是基於傳統的襯線體來設計的。這些字體家族中一般都包括真正的意大利體,它們是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手寫體來設計的。而這種思潮一直影響着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字體的設計方向,而現在為大多數的字體設計師所接受。2000年 Adrian Frutiger 為 FrutigerNext 搭配真正的 Italic 宣告這種思潮勝利(順便說一下的是1996年 Metadesign 為柏林公共交通設計的 FF Transit 專用字體,其實這是一款 Frutiger 修改版,但是 Erik Spiekermann 為此設計了一款真正的 Italic ,FrutigerNext 受其影響應該也挺大)。現在如 FF Meta、FF Profile、Thesis Sans、FF Scala Sans、FF Quadraat Sans 及 Myriad 不無採用這種真正 Italicitalic 的字符中和傳統「偽斜體」主要表現為 a, e, f, g 等,當然其它的字符都是經過修整過,並不是簡單的向右傾斜。當然有着設計師在具體的字體設計中,由於特殊的要求,比如為確保 a,g 在 Italic 中仍然有着很好的可讀性,會採用雙層 a,g。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6 個相關討論

  1. Rex Chen
    2010/03/25 at 10:16 pm | Permalink

    很有意思。
    另外一個相關的點是偽斜體(Oblique),或者說機械斜體,因為它其才是貨真價實的為斜而斜的“斜體”。很多沒有手寫變化 Italic 體的字體都將自己的斜體部稱為 Oblique,Photoshop 上的機械斜體的功能也如此。

  2. 2010/03/26 at 6:07 am | Permalink

    感謝方先生和Rex的補充。受教了。

  3. 2010/03/26 at 6:22 am | Permalink

    那是不是在windows裡面那些由算法生成的斜體,其實都是偽斜體。
    而Mac OS 裡面是通過斜體字體顯示的斜體才是真斜體呢?

  4. 2010/03/26 at 9:28 am | Permalink

    應該不是這麼絕對,不過可以做一個比較

  5. Rex Chen
    2010/03/26 at 11:11 am | Permalink

    即便不是終端的算法生成的 Italic 體,也有可能是設計字體時算法生成的,因此也算不上是真 Italic。

  6. 2010/03/28 at 2:23 pm | Permalink

    還有一個“Oblique”的同義詞“Slanted”,也可以提到。

4 個Trackbacks

  1. […] This post was mentioned on Twitter by 恬瑋兒, Kyle, Type is Beautiful, Leon Gao, Shawn and others. Shawn said: RT @Typeisbeautiful: [TIB] 關於 Italic 的補充:Italic 的字體都是傾斜的嗎?其實傾斜不是 Italic 的主要特徵,真正的特徵是手寫,傾斜只是手寫的習慣之一而已。 http://is.gd/aZe5U […]

  2. […] 然而這些經典襯線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並不象其他早期的襯線字體,比如巴洛克襯線具有開放式的字母開口。而且傳統的無襯線字體都放棄了手寫傳統,特別是他們的“斜體”,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偽斜體的設計思路,簡單的把正文字符向右做一定角度擠壓而成,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斜體設計(參見此文)。而且這種偽斜體成為無襯線字體的標準,不管是 Helvetica 還是 Adrian Frutiger 的 Frutiger 都是如此設計(直到2000年 Adrian Frutiger 才重為 Frutiger 搭配新的斜體)。 […]

  3. […] 然而這些經典襯線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並不象其他早期的襯線字體,比如巴洛克襯線具有開放式的字母開口。而且傳統的無襯線字體都放棄了手寫傳統,特別是他們的「斜體」,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偽斜體的設計思路,簡單的把正文字符向右做一定角度擠壓而成,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斜體設計(參見此文)。而且這種偽斜體成為無襯線字體的標準,不管是 Helvetica 還是 Adrian Frutiger 的 Frutiger 都是如此設計(直到2000年 Adrian Frutiger 才重為 Frutiger 搭配新的斜體)。 […]

  4. […] “斜體”不一定是斜的:關於Italic的補充↩ […]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