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篇博文是關於杭州新交通設施的設計方案,是由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院設計的,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些異議和不同的看法,主要是關於交通道路標誌牌字體方面的問題,之前一直想寫一點評論,現在整理了一下補上。
西文部分
心細的一些朋友已經看出,這個設計方案西文所使用是英國現代設計的最主要代表 Gill Sans, 在文字排版方面 Gill Sans 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文學性小說方面。其字形溫文爾雅,帶有濃郁的英國紳士氣質,具有人文主義的構造遊走於無襯線和襯線的 Gill Sans 更具現代感,這都使 Gill Sans 成為一款經典的字體。
但是這款在文學排版方面有着突出優勢的字體未必能在交通路牌領域能適應,雖然它也使用在英國的鐵路系統,但是由於這款字體的局限性使得在交通系統,這個強調信息準確,有效傳達這領域中不能勝任。一方面是,Gill Sans 雖然相比 Helvitica 等經典無襯線字體來說,一些字母有着較大的開口,而且 x 高度也非常不錯。但是過於強調人文主義的構造,其一些筆畫粗細對於過於強烈,比如 e,a 等,這在高速移動的時候對於信息的識別速度和準確性會帶來干擾。二:Gill Sans 專門是為文本排印而設計的字體,所以字符之間的距離較小,但是這也會到時字體在光暈的干擾之下會黏糊在一起。三:Gill Sans 在字母小寫 l, 大寫 i,數字1等方面都存在設計缺陷,字形差異非常小,這對於一個強調信息準確度的交通領域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之前我也寫過一篇關於歐洲主要一些國家交通字體的文章,大家可以發現其中 Frutiger, DIN 是主流字體。先說一下導視系統最主要的代表 Frutiger,(我之前有寫過一篇關於柏林公共交通系統設計的文章,裡面有較大篇幅關於表 Frutiger 的介紹)這款是為巴黎戴高樂機場專門設計的導視系統專用字體,而且不管是從信息的準確傳達或者是識別速度上都有着非常驚人的優勢,但是這款字體字符過於寬,這對於有時須要複雜較長路名的交通路牌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所以很多地方的交通路牌會採用 Frutiger 的窄體作為標準字體,比如瑞士的 ASTRA Frutiger,柏林地鐵的 FF Transit,都是用 Frutiger 窄體進行再設計的。不過表現依然不錯。怪不得 Erik Spiekermann 把 Frutiger Original 視為最愛。
德國的交通專用字體是大名鼎鼎的 DIN,其實更為標準的應該是 DIN 1451,包括(中和窄兩款),DIN 作為德國交通專用字體歷來已久,除了這款字體符合德國人的性格之外,最款字體最早的雛形是因為製做方便,DIN 基本型是採用網格系統來完成的,在早期交通路牌製做工藝比較落後的情況下,DIN 的網格系統化設計是非常有優勢的,而且不錯出現大的差錯。
關於 DIN 1451 未必是完美的,信息設計和字體設計師 Erik Spiekermann 在他的著作《 über schrift ,關於字體》一書中,就有對於 DIN 的強烈批評,他認為德國社會過於迷信 DIN 的權威,而忽視其在交通系統中的一些缺陷,順便提一下的是 Erik Spiekermann 除了他在字體設計有着突出的貢獻,而且他在信息設計也有非常大的影響,他是國際信息設計學院(Internationales Institut für Informationsdesign)的委員會成員,這個組織強調在公共領域的信息設計,比如交通導視系統領域等,所以 Erik 非常重視信息傳達在字體設計,他在文章強調,當時的 DIN 1451(德國現在採用的是 Erik指導,荷蘭設計師 Albert-Jan Pool 設計的 FF DIN, Erik 把自己的理念滲透到這款字體中)筆畫過於粗壯,字母的內空間過於小,個別字母的筆畫差異太小而導致在有光暈的影響下字體的準確度下降。
Erik Spiekermann 在1996年的時候設計了一款針對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這款字體的委託者是多塞而杜夫國際機場,當年4月11日因為糟糕的安全出口導視系統的設計,導致17名乘客在火災中喪生。這個血的教訓直接導致機場高層下決心更換整個機場的導視系統,Meta 設計公司也在6個星期內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這套字體其實是採用了Erik在1988年所勾畫的一款基礎字體。因為這款字體有着良好識別性和準確性,所以後來由 Fontfont 公開發行的時候稱之為「FF Info」。
雖然各國的交通專用字體是由不同的設計師設計完成的,每個設計師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獨特的解決方法,但是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大部分設計師遵循的,我們通過 FF Info 來說明一些規律,「內爭空間,外要位置」,「內爭空間」的意思是要通過不通的方法擴大字符的內空間,這種解決方法可以通過小寫字母的x高度設計的較高,字符內部的空間較寬闊以提高識別性,「外要位置」是儘可能的增加字符之間的空間,這有點像中國國畫中的「計白當黑」的哲學,這是因為在交通路牌中,夜間的情況下字體很多是通過外部光源的反光而被識別的,所以期間會產生「光暈」的物理錯覺,所以字符之間不可能靠的太近,要不然會出現相互「打架」的情況。這就要求字符之間的距離要比傳統的字體要大,但是很多情況下路牌使用中要標出複雜的路名,所以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須要交通專用字體的字符比較狹窄,特別是大寫字母的字符設計要比較窄。而且 FF Info 通過削弱筆畫的銳角,最大限度的較少銳角所造成的光暈效果。
除了以上的一個原則之外,提高字體的筆畫特徵也可以提高字體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和識別速度。熟知西文規律的設計師都知道,字體的識別性和可讀性除了 x 高度區域筆畫之外,上升部也是一非常重要部位,因為上升部加上部分 x 高度的區域,人們可以通過一些筆畫的特徵來識別字符。還有就是一些在專門針對光暈的干擾的強調設計,比如小寫 i 大寫 i,小寫 l 和大寫 i 之間的關係。Erik 的 FF Info 在這些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現。
中文部分
因為國內甚少有專門介紹交通專用字體的信息,而且國內交通導視牌系統做的非常混亂。雖然中文字體和西文字體有着不同的設計哲學和理念,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系統,但是很多字體方面方法是雷同的,就像「內爭空間,外要位置」的原則也可以遵循,這一點我們似乎可以通過「雅黑」字體的設計理念中獲得一些可行性,比如齊立在《微軟雅黑的設計》一文中中提到「首先打破傳統結體方式,採用大字面設計,字懷放開,增大內白,使文字方正,布白勻稱。由於字體中宮放開,使文字的適用性也隨之增強,不但適合小級數文字的使用,更適合屏幕顯示。」 通過用比較放開中宮,使的字符的字面增大,而提高可讀性。而「採用獨創的手法對筆划進行特殊處理,減少交錯連筆處的黑度,使字的整體灰度更好,更清晰,更適合屏顯。」也可以使字體的內空間擴大。當然雅黑是一款屏顯專用字體,所以不可能實用於交通導視牌,比如它的字形較常規黑體其字形要寬很多,由於採用了字型扁方,重心平穩,縮減字符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話,可以加速視線在字符之間的瀏覽熟讀,行氣貫通流暢,比較舒適易讀。但是這可能對於交通導視牌來說是一個硬傷。
參考
- http://www.100besteschriften.de/53_Info.html
- http://www.typografie.info/typowiki/index.php?title=Schriften_auf_Verkehrszeichen
- http://www.foundertype.com/index/stylist/ql.html
- 《über schrift》Erik Spiekermann,Schmidt (Hermann), Mainz; Auflage: 2004
- 微軟雅黑的設計 齊立,July 20 2009
24 個相關討論
美國新路牌的字體 Clearview 就將小寫字母的上申下降部分設計的超過大寫字母高度,以強調字母特徵,加強識別。
這麼多錯別字和語病,發布之前就不能自己讀一遍嗎
歡迎宏章!
歡迎歡迎,fhz!
忽悠方正出一款導視字體吧⋯⋯
Herzlich Willkommen!!
看了chenrong的blog上的交通導視字體模糊狀態下的對比關係,當時也是從另外的形式下關注到字體的易讀性問題,宏章也在這兒做了圖例對比,西文字體對更廣領域的易讀性的研究確實要比中文字體邁開更多的步伐,但是中英文字體是在是不可同日而語。曾經跟宏章在網上討論過雅黑,中文字體在應用方面的局限性頗大,如果founder真要就交通導視開發一款字體,那相當的帥呆了
雖然中文字體甚少有交通專用字體的研究,但是按照目前founder的實力,針對交通導視字體改良一款字體應該不成問題。chenrong你上次有沒有去忽悠他們呀!!
這有點意思!宏章我得找你聊聊
一如既往的頂^_^
BTW,通過豆瓣九點訂閱本博,只能抓取評論而沒有正文,不知道是站點本身的原因還是豆瓣的技術問題?
TIB 的全文訂閱在9點的 http://9.douban.com/subject/9089557/
你訂閱的大概是comments feed
好像是Johannes Erler設計了FF DIN吧
FF DIN是Albert-Jan Pool設計的,這是不爭的事實,ls是不是“谷哥”谷錯了??
Johannes Erler 設計的是 FF Dingbats 2.0
謝謝
“雖然它也使用在英國的鐵路系統”
能否確認一下?我記得地鐵是使用humanist的Johnston。和Gill Sans是同類字體。由於英國鐵路系統是私有化,好像每個地區都不一樣。我沒注意到底有沒一個統一的字體功能。
倫敦交通是 Johnston,英國交通是 Transport,似乎沒有 Gill Sans
這個信息最主要也是參考了 Rex翻譯的Ben Archer寫的“Eric Gill got it wrong; a re-evaluation of Gill Sans” 一文中提到 Gill Sans“As the preferred typeface of British establishments (the Railways, the Church, the BBC and Penguin Books)”,難道信息有錯誤?
哈哈。
1965年以前英國鐵路的確用的是 Gill Sans,之後用的是 Rail Alphabet。抱歉。
這和你無關,我最後還是查看了原文的。
Doggy Internet reference.
同志們回地好快。
在微軟雅黑之前,Sharp(夏普)也早就考慮過文字(漢字)的易讀性問題了。
http://www.sharp.co.jp/products/lcd/glossary/lcfont.html
第一塊路牌看上去是奧地利的。
Wien是維也納
Salzburg是 薩爾茲堡。
想不到這篇文章有這麼多的爭議.
“而且不錯出現大的差錯。”
這句話…應該是有錯的吧.
4 個Trackbacks
[…] 為了信息傳達的更加有效 / 交通專用字體 […]
[…] 本文刊載於《藝術與設計》2010年2月期。發表時有少量改動。本文感謝金虎的幫助。相關題目亦可參考方宏章的文章。 […]
[…] 《為了信息傳達的更加有效/交通專用字體》https://www.thetype.com/2010/01/1981/ […]
[…] 《為了信息傳達的更加有效/交通專用字體》https://www.thetype.com/2010/01/1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