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篇博文是关于杭州新交通设施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设计的,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些异议和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关于交通道路标志牌字体方面的问题,之前一直想写一点评论,现在整理了一下补上。
西文部分
心细的一些朋友已经看出,这个设计方案西文所使用是英国现代设计的最主要代表 Gill Sans, 在文字排版方面 Gill Sans 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文学性小说方面。其字形温文尔雅,带有浓郁的英国绅士气质,具有人文主义的构造游走于无衬线和衬线的 Gill Sans 更具现代感,这都使 Gill Sans 成为一款经典的字体。
但是这款在文学排版方面有着突出优势的字体未必能在交通路牌领域能适应,虽然它也使用在英国的铁路系统,但是由于这款字体的局限性使得在交通系统,这个强调信息准确,有效传达这领域中不能胜任。一方面是,Gill Sans 虽然相比 Helvitica 等经典无衬线字体来说,一些字母有着较大的开口,而且 x 高度也非常不错。但是过于强调人文主义的构造,其一些笔画粗细对于过于强烈,比如 e,a 等,这在高速移动的时候对于信息的识别速度和准确性会带来干扰。二:Gill Sans 专门是为文本排印而设计的字体,所以字符之间的距离较小,但是这也会到时字体在光晕的干扰之下会黏糊在一起。三:Gill Sans 在字母小写 l, 大写 i,数字1等方面都存在设计缺陷,字形差异非常小,这对于一个强调信息准确度的交通领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关于欧洲主要一些国家交通字体的文章,大家可以发现其中 Frutiger, DIN 是主流字体。先说一下导视系统最主要的代表 Frutiger,(我之前有写过一篇关于柏林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的文章,里面有较大篇幅关于表 Frutiger 的介绍)这款是为巴黎戴高乐机场专门设计的导视系统专用字体,而且不管是从信息的准确传达或者是识别速度上都有着非常惊人的优势,但是这款字体字符过于宽,这对于有时须要复杂较长路名的交通路牌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所以很多地方的交通路牌会采用 Frutiger 的窄体作为标准字体,比如瑞士的 ASTRA Frutiger,柏林地铁的 FF Transit,都是用 Frutiger 窄体进行再设计的。不过表现依然不错。怪不得 Erik Spiekermann 把 Frutiger Original 视为最爱。
德国的交通专用字体是大名鼎鼎的 DIN,其实更为标准的应该是 DIN 1451,包括(中和窄两款),DIN 作为德国交通专用字体历来已久,除了这款字体符合德国人的性格之外,最款字体最早的雏形是因为制做方便,DIN 基本型是采用网格系统来完成的,在早期交通路牌制做工艺比较落后的情况下,DIN 的网格系统化设计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且不错出现大的差错。
关于 DIN 1451 未必是完美的,信息设计和字体设计师 Erik Spiekermann 在他的著作《 über schrift ,关于字体》一书中,就有对于 DIN 的强烈批评,他认为德国社会过于迷信 DIN 的权威,而忽视其在交通系统中的一些缺陷,顺便提一下的是 Erik Spiekermann 除了他在字体设计有着突出的贡献,而且他在信息设计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他是国际信息设计学院(Internationales Institut für Informationsdesign)的委员会成员,这个组织强调在公共领域的信息设计,比如交通导视系统领域等,所以 Erik 非常重视信息传达在字体设计,他在文章强调,当时的 DIN 1451(德国现在采用的是 Erik指导,荷兰设计师 Albert-Jan Pool 设计的 FF DIN, Erik 把自己的理念渗透到这款字体中)笔画过于粗壮,字母的内空间过于小,个别字母的笔画差异太小而导致在有光晕的影响下字体的准确度下降。
Erik Spiekermann 在1996年的时候设计了一款针对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这款字体的委托者是多塞而杜夫国际机场,当年4月11日因为糟糕的安全出口导视系统的设计,导致17名乘客在火灾中丧生。这个血的教训直接导致机场高层下决心更换整个机场的导视系统,Meta 设计公司也在6个星期内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这套字体其实是采用了Erik在1988年所勾画的一款基础字体。因为这款字体有着良好识别性和准确性,所以后来由 Fontfont 公开发行的时候称之为「FF Info」。
虽然各国的交通专用字体是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完成的,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解决方法,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大部分设计师遵循的,我们通过 FF Info 来说明一些规律,「内争空间,外要位置」,「内争空间」的意思是要通过不通的方法扩大字符的内空间,这种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小写字母的x高度设计的较高,字符内部的空间较宽阔以提高识别性,「外要位置」是尽可能的增加字符之间的空间,这有点像中国国画中的「计白当黑」的哲学,这是因为在交通路牌中,夜间的情况下字体很多是通过外部光源的反光而被识别的,所以期间会产生「光晕」的物理错觉,所以字符之间不可能靠的太近,要不然会出现相互「打架」的情况。这就要求字符之间的距离要比传统的字体要大,但是很多情况下路牌使用中要标出复杂的路名,所以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须要交通专用字体的字符比较狭窄,特别是大写字母的字符设计要比较窄。而且 FF Info 通过削弱笔画的锐角,最大限度的较少锐角所造成的光晕效果。
除了以上的一个原则之外,提高字体的笔画特征也可以提高字体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识别速度。熟知西文规律的设计师都知道,字体的识别性和可读性除了 x 高度区域笔画之外,上升部也是一非常重要部位,因为上升部加上部分 x 高度的区域,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笔画的特征来识别字符。还有就是一些在专门针对光晕的干扰的强调设计,比如小写 i 大写 i,小写 l 和大写 i 之间的关系。Erik 的 FF Info 在这些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
中文部分
因为国内甚少有专门介绍交通专用字体的信息,而且国内交通导视牌系统做的非常混乱。虽然中文字体和西文字体有着不同的设计哲学和理念,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系统,但是很多字体方面方法是雷同的,就像「内争空间,外要位置」的原则也可以遵循,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通过「雅黑」字体的设计理念中获得一些可行性,比如齐立在《微软雅黑的设计》一文中中提到「首先打破传统结体方式,采用大字面设计,字怀放开,增大内白,使文字方正,布白匀称。由于字体中宫放开,使文字的适用性也随之增强,不但适合小级数文字的使用,更适合屏幕显示。」 通过用比较放开中宫,使的字符的字面增大,而提高可读性。而「采用独创的手法对笔划进行特殊处理,减少交错连笔处的黑度,使字的整体灰度更好,更清晰,更适合屏显。」也可以使字体的内空间扩大。当然雅黑是一款屏显专用字体,所以不可能实用于交通导视牌,比如它的字形较常规黑体其字形要宽很多,由于采用了字型扁方,重心平稳,缩减字符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话,可以加速视线在字符之间的浏览熟读,行气贯通流畅,比较舒适易读。但是这可能对于交通导视牌来说是一个硬伤。
参考
- http://www.100besteschriften.de/53_Info.html
- http://www.typografie.info/typowiki/index.php?title=Schriften_auf_Verkehrszeichen
- http://www.foundertype.com/index/stylist/ql.html
- 《über schrift》Erik Spiekermann,Schmidt (Hermann), Mainz; Auflage: 2004
- 微软雅黑的设计 齐立,July 20 2009
24 个相关讨论
美国新路牌的字体 Clearview 就将小写字母的上申下降部分设计的超过大写字母高度,以强调字母特征,加强识别。
这么多错别字和语病,发布之前就不能自己读一遍吗
欢迎宏章!
欢迎欢迎,fhz!
忽悠方正出一款导视字体吧⋯⋯
Herzlich Willkommen!!
看了chenrong的blog上的交通导视字体模糊状态下的对比关系,当时也是从另外的形式下关注到字体的易读性问题,宏章也在这儿做了图例对比,西文字体对更广领域的易读性的研究确实要比中文字体迈开更多的步伐,但是中英文字体是在是不可同日而语。曾经跟宏章在网上讨论过雅黑,中文字体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颇大,如果founder真要就交通导视开发一款字体,那相当的帅呆了
虽然中文字体甚少有交通专用字体的研究,但是按照目前founder的实力,针对交通导视字体改良一款字体应该不成问题。chenrong你上次有没有去忽悠他们呀!!
这有点意思!宏章我得找你聊聊
一如既往的顶^_^
BTW,通过豆瓣九点订阅本博,只能抓取评论而没有正文,不知道是站点本身的原因还是豆瓣的技术问题?
TIB 的全文订阅在9点的 http://9.douban.com/subject/9089557/
你订阅的大概是comments feed
好像是Johannes Erler设计了FF DIN吧
FF DIN是Albert-Jan Pool设计的,这是不争的事实,ls是不是“谷哥”谷错了??
Johannes Erler 设计的是 FF Dingbats 2.0
谢谢
“虽然它也使用在英国的铁路系统”
能否确认一下?我记得地铁是使用humanist的Johnston。和Gill Sans是同类字体。由于英国铁路系统是私有化,好像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我没注意到底有没一个统一的字体功能。
伦敦交通是 Johnston,英国交通是 Transport,似乎没有 Gill Sans
这个信息最主要也是参考了 Rex翻译的Ben Archer写的“Eric Gill got it wrong; a re-evaluation of Gill Sans” 一文中提到 Gill Sans“As the preferred typeface of British establishments (the Railways, the Church, the BBC and Penguin Books)”,难道信息有错误?
哈哈。
1965年以前英国铁路的确用的是 Gill Sans,之后用的是 Rail Alphabet。抱歉。
这和你无关,我最后还是查看了原文的。
Doggy Internet reference.
同志们回地好快。
在微軟雅黑之前,Sharp(夏普)也早就考慮過文字(漢字)的易讀性問題了。
http://www.sharp.co.jp/products/lcd/glossary/lcfont.html
第一块路牌看上去是奥地利的。
Wien是维也纳
Salzburg是 萨尔兹堡。
想不到这篇文章有这么多的争议.
“而且不错出现大的差错。”
这句话…应该是有错的吧.
4 个Trackbacks
[…]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 / 交通专用字体 […]
[…] 本文刊载于《艺术与设计》2010年2月期。发表时有少量改动。本文感谢金虎的帮助。相关题目亦可参考方宏章的文章。 […]
[…]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交通专用字体》https://www.thetype.com/2010/01/1981/ […]
[…] 《为了信息传达的更加有效/交通专用字体》https://www.thetype.com/2010/01/1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