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长S」的故事,与 ß 和积分符号

longs
从左至右,单词依次为:smallest、support、subsistence、sufficient。1996年 Routledge 出版的《人口论》1789版重印版。

课上要读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论》(An Essay on Population),从图书馆找来1789年的重印版。读起来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文中大部分单词中的「s」都被长相奇怪的「f」代替,如上图所示,读起来要不断猜词,实在想不透这样做的原因。于是百思不得其解,寻求帮助。我们的 Web Developer、身处德国的 Metaphox 很快发来了正解,做为字体和文字细节,颇为有趣,以嗜各位。

尽管这个细节可能是标准教科书内容,但不细心却一直没有发现。图中看到的被「f」替换的「s」,其实并非「f」,可以看到这个字符仅仅有小写「f」左边的横线,而没有右边的。这个字符叫做「长S」(Long S),是小写「s」(下称「短S」)在近代的一种正式形式,在小写「s」在词首和词中出现的时候,代替一般的「短S」形式,比如 ſmall (small)。斜体的「长S」则没有中间的横杠。1756年出版的《通用英语词源词典》(An Universal Etymological English Dictionary)对「长S」的用法描述:

A long ſ muſt never be placed at the end of a word, as maintainſ, nor a ſhort s in the middle of a word, as conspires.

「长S」起源于古罗马的草书,一般都在词中出现,在四世纪左右已经成型,在中世纪的安色尔(uncial)和卡洛琳(Carolingian)的抄本上都看得到「长S」和「短S」混用的例子。在九世纪的卡洛琳抄本中,甚至只使用了「长S」,后来才大体上形成了在词首和词中使用「长S」的规则。由于印刷上「长S」与周围字母贴近,而且笔划会重叠,因此在高度较高的字母周围还是使用「短S」以求方便,直到后来出现了这些特殊情况的组合搭配铸字,比如英文的 ſb、ſh、ſi、ſk、ſl、ſs、ſt 等。

longs_3
十世纪卡洛琳抄本的「长S」例子:「eiuſ」(第二行)、「ſcientiam」(第五行)、「ſermoneſ」 (第六行)。Image: Alfred Fairbank, A Book of Scripts (Penguin Books, 1949) Plate 8.

到了十八世纪,英国和西班牙的印刷上开始尝试摒弃「长S」的使用,因为在「长S」和「f」以及他们的搭配铸字占据了太多的空间,而且唯一「s」出现了两种形式也并不合理。后来很有影响力的法国铸字家族 François-Ambroise Didot(该家族设计了 Didot 字体),和英国的 John Fell 都开始放弃「长S」的使用,他们放弃的理由还包括了「长S」与「f」经常性的混淆,增加了排版的非常规和错误率。到了十九世纪,除了偶尔的传统书法,「长S」已经很难在新印刷的书中看到(本文开头的《人口论》正是十八世纪末的版本)。

longs_2

然而,「长S」虽然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逐渐绝迹,但唯独在德国存活下来。Metaphox 对这一部分有详尽的描述:

按照比较古早的德语[1]正字法,「长S」字符只能用在 Anlaut (单词起始音节的辅音)或者 Inlaut (单词中间音节的辅音)上,而 Auslaut (单词末尾的音节)则必须用普通的 S 字符。举例而言,schasse (撵走,第一人称一般时) 这个词,第一个和第二个 S 分属 Anlaut 和 Inlaut,第三个则是 Auslaut ,故应写作 ſchaſse 。早期的德语字体排印规范是,Antiqua 类字体可以使用「长S」,而 Blackletter (德语称 Gebrochene Schrift,「碎裂的字体」)则必须在正确的地方使用「长S」。

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较早地放弃了识别起来有些难度的 Blackletter,它在德国的寿命却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中叶,直到1941年,纳粹德国才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 Blackletter,原因是希特勒认为此字体虽然名为「哥特体」,但实际上源自犹太人[2]。从此 Blackletter 只是作为一种「古体」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被使用,鉴于这些地方常常是风景名胜、路标、酒馆招牌或者商标,总是会让懂一点德语但只是初到德国的人读得一头雾水。在德语口语中,这种字体也被称为「altdeutsche Schrift」,旧德意志体。

若不算 Blackletter,相对于其他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长S」字符的退化和消弭,德语中的「长S」也其实以另外的形式延续到了现代。

第一种形式

longs_4

「ß」,名叫 Eszett [ɛsˈtsɛt],看起来像希腊语的「β (beta)」,但其实它是德语中一个很特殊的字母。首先它只有小写形式,按照现代正字法,大写时应分写成两个 S[3];其次这个字母只在德国和奥地利使用,瑞士德语不论大小写一律印刷为两个 S;第三,这个字母——稍逊于「回」字,其实有两种写法:ſs 和 ſz ,后一种写法便也就是 Eszett 名称的由来。不过经由几次正字法的变动,现代的德国人已经不太能准确地说出哪一个使用 ß 的单词究竟源自于哪一种字母组合。

第二种形式

德国人莱布尼兹和英国人牛顿都声称自己发明了微积分。不论谁是原创者,现代数学所使用的积分符号(∫),采用的是莱布尼兹所发明的标记方式却是事实。莱布尼兹采用的这个符号其实就是「长S」字符,代表拉丁语「ſumma」(求和)。

[1] 本文只讨论德语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语言内相同规则的适用或者不适用。

[2] http://de.wikipedia.org/wiki/Normalschrifterlass#Normal-Schrift

[3] 原因是 Blackletter 一般没有全大写的单词。

参考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Both comments and trackbacks are currently closed.

10 个相关讨论

  1. 梁海
    2009/10/17 at 3:41 am | Permalink

    卡洛琳体可真漂亮

  2. 2009/10/17 at 11:15 am | Permalink

    长见识了. 之前只知道 Eszett …

  3. Metaphox
    2009/10/17 at 6:10 pm | Permalink

    methinks 大 s 和小 s 其实也是不错的名字

  4. Rex Chen
    2009/10/17 at 6:26 pm | Permalink

    哈哈。。

  5. 2009/10/17 at 8:08 pm | Permalink

    这一点可以在Frutiger字体中可以看到其中的有趣的变化,细心的设计师可以发现Frutiger,Frutiger Book, Frutiger Next三款其中的ß字符变化。
    凑巧的发现Adrian Frutiger设计的日本著名化妆品“资生堂‘ SHISEIDO中的两个s,就是采用旧体来设计的。

  6. 孙哲的随意生活
    2009/10/22 at 4:52 pm | Permalink

    长知识!读过后,也希望自己能更多的了解“汉字”的故事。

  7. colourphilosophy
    2009/10/23 at 10:13 am | Permalink

    考证严谨,赞REX

  8. 洛洛
    2009/10/31 at 12:27 pm | Permalink

    这个可以看作德文字母ß的考据吧
    很长见识,本来这个字母的来历着实让我困扰了一番呢

  9. zcy
    2009/11/10 at 9:16 pm | Permalink

    ß这个字母,本来是没有大写形式,但2008年unicode收入了其大写字母ẞ。

  10. dudu
    2013/07/20 at 6:44 pm | Permalink

    Rex,原来你有写这个关于f和s的文章,早该读读。我在读Palladio的书的时候一直半猜半疑,原来你是专家

作者 /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