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另一篇 Helvetica 纪录片的评论

我是在不久之前才看到的《Helvetica》。

我本想以年轻一代设计者的姿态来谈这个电影。但我意识到可笑的是,对于 Helvetica 之前、流行甚至被抵制的时代我都没有任何经历或者记忆,于是想从认识 Helvetica 说起。对 Helvetica 有强烈的意识是受在影片将近最后的 Micheal C.Place 所供职的 tDR(The Designers Republic)作品的影响。这个时候是一切辉煌都已经过去,David Carson 们抵制「Helvetica 代表的」商业化的一代之后的,对于「Helvetica 代表的」系统性的设计复兴潮流的时代。当时 tDR 的震撼是无法言表的,巨大标致的英文字紧密的堆积,颜色的简练,以及莫名其妙的,极具数码感的小方块,虽然当时中国的环境已经较好,可以看到一些平面设计作品,但 tDR 的作品却构成了我对新平面设计的早期印象。尽管曾经做图也做得快活,但当我学着在 Photoshop 里用 Arial 堆积起字块时,我才感觉到离平面设计的距离,或许说 Helvetica 复兴潮设计的魅力。

Image: The Designers Republic

片中设计师们对于 Helvetica 的赞扬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至于到歌功颂德的程度。总体上以平和的心态来看这个电影,并没有太多的偏颇,各方的观点都相对平衡。既不能否定 Helvetica 出现和普及所带来的革命性(Akzidenz Grotesk 的前身作用功不可没),也不得不承认 David Carson 关于 Helvetica 对传播的局限性,以及后期沉闷商业设计的说法。我对 Carson 和 Brody 的作品一向是不大喜欢的,太缺乏系统性,杂乱无章鲜具美感。然而了解了之前的商业化和标准化的大潮后,便会理解 Carson 和 Brody 在平面设计界历史性的地位。同样的,对于 tDR 的作品,乃至后来看到的现代 Helvetica 的公司设计,我和多数人一样也都会有作呕的腻味。引用 Duqin 的评论

众多设计师集体为 Helvetica 投票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来自经典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美学记忆,有的是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字体的疲倦,有的是出于功能优先的考虑,有的是出于利用 Helvetica 无处不在以至于人们视若无睹的这一特性来做文章……其实大多数设计师的选择都是夹杂着这几种情绪中的几种。
它不是完美的,片中对 Helvetica 的批评大部分都言之有物(Erik Spiekermann 脏话连篇的洒脱还是一样迷人)。但我猜片中有一点是对的,Helvetica 的长盛不衰——准确地说是 Helvetica 风格代表的一派非衬线字体(诸如 Akzidenz Grotesk 和 Univers 等等)的长盛不衰,在于它们设计的相对中性而有特色,清晰而有力。这种特性可以当今传承瑞士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风格的设计可以再度风靡。也让我们偶尔看到当年企鹅的封面设计或者纽约的地铁设计,仍然会赞不绝口。可能也是缺乏这种平和和实用,Carson 和 Brody 的作品在历史上并不能走的太远。无论如何,Helvetica 说到底在历史上仅仅是略胜过一群设计师时儿追捧时儿弃之的玩物。没有 Helvetica 一样会有其他的非衬线的摩登字体出现,这些风卷云涌的潮流也并不会因此而减退。只是 Helvetica 的设计特点和容易得到的属性使他承担了大于一个字体所应该承担的视觉标签和记忆,承担了太大的时代重负。

在电影里,Helvetica 作为观众了解平面设计的一个窗口,完成了任务。在一部短短的纪录片里没有必要给陌生的观众塞满 Typography 的知识,关于衬线易读,或是 Univers 较佳的言论,完全没有必要放在片中,这毕竟不是设计学校的教育片。况且我并不认为仅仅会由于片中的赞扬,大部分人面对街上、报纸里、电脑中的大量明显不同的字体会由衷赞叹 Helvetica 的完美和影响力。如果说电影为什么歌功颂德的话,那是为平面设计。它通过 Helvetica 这个舞台上众人推出的「星」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字体和平面设计上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Helvetica 的泛滥确实是西方民众不了解设计、不尊重设计(字体)的一个恶果。而在中国的环境下,却是另一番图景。有时候不得不期盼 Helvetica 能像西方所摒弃的那样,成为中国设计师的默认选择。大量的以英文为载体的视觉(字体设计)垃圾在中国泛滥成灾,平日生活中能看到用到真正的、没有被任意扭曲的英文字体(而非中文字体附带的英文字体)的设计少之又少。中国正是缺乏像 Helvetica 这样的英文字体缺乏普,才及造成国内大量的视觉垃圾,令人恶心不已。

希望当 Helvetica 能泛滥于我们的英文设计的时候,中国的设计能够真正全民化,才可能会有真正坚实的发展。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参与讨论或通过 TrackBack 推荐:Trackback URL.

13 个相关讨论

  1. sy
    2008/04/24 at 9:42 am | Permalink

    shouldnt it be ” have you hated it yet?”

  2. Rex Chen
    2008/04/24 at 11:15 am | Permalink

    cant believe ur correcting my grammar, but alrit…

  3. sy
    2008/04/24 at 1:44 pm | Permalink

    high five!

  4. 2008/04/26 at 6:27 am | Permalink

    I noticed that too :) BTW My name’s Du Qin (instead of Duqin), and 渡善堂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as people keep telling me it contains too much a flavor of a Chinese medicine shop… and I changed it to the original D U E S I Q N. Can you update that in your links sections?

  5. Rex Chen
    2008/04/26 at 11:32 am | Permalink

    to duqin: alrit alrit, everyones better grammer than me lol… duqin i already changed the link, thx for informing us :D

  6. wimy
    2008/04/28 at 6:24 pm | Permalink

    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p=305 另一評論

  7. qingyunying
    2010/04/09 at 8:49 am | Permalink

    值得好好考虑下,一直在思考标准化的审美(也就是白开水)是否和世界的民主进程有关系。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有这个权力来看和使用。

  8. Bicyclebaby
    2011/06/21 at 9:19 am | Permalink

    「……有时候不得不期盼Helvetia能像西方所摒弃的那样……」
    should be
    「……Helvetica……」 (with “c”)

  9. Rex Chen
    2011/06/22 at 10:21 pm | Permalink

    更改了,谢谢:)

  10. 韩力
    2011/09/13 at 5:30 pm | Permalink

    对文章最后的那一点很赞同。。
    窃以为:中国设计之所以“视觉垃圾泛滥”,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商品的附加价值低、品牌缩水,从而降低了群体对优良设计的需求,给劣等品以可乘之机~

  11. 杨林青
    2012/06/11 at 4:05 pm | Permalink

    中文版《Helvetica的故事之字体传奇》今年即将面世,敬请关注!

  12. 梅玮
    2013/01/20 at 8:33 am | Permalink

    为经济发展而忽略知识产权的过度时期?追求既得利益的畸形时期。

  13. witt
    2017/12/11 at 7:12 am | Permalink

    「中国正是缺乏像 Helvetica 这样的英文字体缺乏普,才及造成国内大量的视觉垃圾,令人恶心不已。」Typo。
    另外,为什么是民众缺乏尊重?希望多说几句。

参与讨论

你的Email地址将不会被发布或透漏。 标记*的项目为必填项目。

*
*

作者 /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