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每日电讯报》报道,刚刚上任的新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最近给官邸唐宁街10号的工作人员发 Email,要求他们以后的文件要使用14号的 Arial,而非以前布莱尔(Tony Blair)所中意的12号 Times New Roman。据猜测是因为布朗一只眼睛盲,大号的 Arial 似乎具有更高的识别性。
即便大部分研究表明, Times New Roman 所代表的衬线字体具有更高的识别性可读性(Readability,美国政府的文件近年来也由经典打字机体 Courier 改为 Times New Roman),考虑到他非专业人士的身份和 Arial 疯狂流行,布朗的选择还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给布朗写一封信告诉他,首相您还是用 Helvetica 吧,尽管它们看上去一模一样,但绝对会为你下次大选赢得一些设计师的选票。
19 个相关讨论
怎么我也觉得arial更好认呢?
可能笔划比较粗且间距较大的原因吧。
我觉得times只是在印刷质量不好之类情况下才比较易识别而已。
佐证是公路路牌车牌之类一般使用sans-serif。
如果分别换成arial和times一起比较下……
serif在文件用的正文字体中比sans易读性更强。你说的车牌类的Display的话,sans就因为其笔画等原因占强。
另外Arial给人感觉好认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其对于屏幕进行了特殊优化,故在屏幕上很易读。而它在印刷后的易读性就见仁见智,但用于正文则不如serif。
即便大部分研究表明Times New Roman所代表的衬线字体具有更高的识别性(什么研究?)
识别性是subjective的,有人觉得arial好认, arial对他来说识别性更高.
在THE FACE某一页(忘了),指出一个法国人的研究,Time News Roman比Bodoni的识别率高.(忘了有没涉及helvetica). 由于Bodoni的比划粗细contrast很大,按照这个可以推理, arial 的线条粗细很均匀.应该比较好认.特别是到达12-14号左右,根本就具备有没有可读性的问题.这么大个字…..
而且the face指出,伦敦地下铁的研究表明,用sans的大写字会比小写可读性高.个人觉得不是比划问题,是习惯问题.
重新: arial 没有对屏幕优化,扔掉你的烂电脑吧,helvetica在10pt的时候和airal基本无差异.连proportion 都一样.这个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你还打死不认.
提醒,不要引用wikipedia的例子,… 1. 国内不能访问, 2. 我发现里面关于字体的内容很有问题.
似乎这里我们讨论没有区别识别性(Legi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
sorry我说的是可读性的问题。About.com有一篇文章说了这个问题,表达了我的观点,即大量正文使用还是Serif占强,大量书本使用serif字体就是其可读较强的佐证。当然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字号和场合。
具体参见:http://usability.about.com/od/visualdesign/qt/serifvssans.htm
重要一段引用如下:
Serif fonts are most suited to large blocks of text. The serifs ease reading by helping a user’s eye to move horizontally from character to character. The result is that lines of text stick together visually, easing line tracking, and reducing a reader’s tendency to lose his/her place in a block of text.
sans的识别性可能因为你所说的笔画均匀问题比较高,当然也是主观的。至于你说的伦敦地下铁的研究不是针对正文字体,是作为Display用的。
Arial对屏幕优化问题,Bruno Magg曾指出(我知道SY你不相信这个人的话):
Arial was never designed to be used as a screenfont. That it became highly legible on the screen is to do with the fact that the Monotype engineering team spent months hinting (enhancing the font for screen use) the font. And in this respect Arial is way superior to Helvetica. You can use Arial in almost any screen environment and it will be legible down to the smallest sizes.
另外Arial和Helvetica的比例根本上就是一样的,Arial当年就是这么设计的。在未消锯齿的状况下(考虑下PC用户吧!),尤其是小字体下,Arial识别性的优势是不言自明的。至于它们的相似点我也从来没有否认。:P
ps. Wikipedia英文版的访问国内没有问题。不过基于内容质量我还是会尽量引用其他网站的。
1.识别性(Legi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可读性是拍板问题,可不可以识,是字形问题. about.com的观点没有任何理据和数据支持.只是她认为.根据我的实际测试,在8pt下,time news roman只比helvetica高1%. 这样几乎可以忽略,(主观性等等因素). 在10-14pt下就更不要说了.这个是技术上的测试.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是否可识(Legibility)是主观的,她认的不好,这个字体就对他不好.
2. 至于你说的伦敦地下铁的研究不是针对正文字体,是作为Display用的。(请仔细看我原文,我只是说和比划无关而已,没有说正文)
3. (考虑下PC用户吧!),尤其是小字体下,Arial识别性的优势是不言自明的。
明个头,你自己拿了个烂版本的helvetica,我上次已经发过一个比较图给你了.一模一样.你自己都分辨不出来.
1.我说的就是可读性问题,在这里完全没有讨论识别性的问题。你说可读性是拍板问题,你拍的板还是觉得正文中Sans的可读性强于Serif?1%也是强把。
2.伦敦地下铁的事情就不争论了。
3.我说的是没有消除锯齿的情况下,不是Mac或者ClearType优化后,更不是印刷后,请看正文。
2个比例一样, 只有非常细微的差别的字体,无论大多小,都不影响他们的相似.(比例包括kerning)
2个都几乎一样,大小有什么影响? 有影响的就是你拿到的版本问题.是否能够忠诚地render这个字体.
不知道你后来这个的point是什么,我似乎没有argue两者相似度在字号大小下的影响。
你在讨论2个字体, 这个不就是在讨论字形么? 你有涉及过如何拍板结构,文章段落,不同风格的字体(blod regular)等的文章可读性? 你讨论的就是识别性. 么我说过了.这个1%可能是主观问题. 每个人对字体的识别性.
我的point就是. 是你的版本问题.不是helevtica的问题.
关于Legibility和Readability的不同,请参考你手头上的那本Typography (Thames & Hudson Manuals)
OK..首先文章中我说的是可读性(Readability,尽管我一开始确实写错了,现在已得到更正),然后Magic在回复中提到了Arial“好认”的问题,就说到了Legibility。
我本来不想就Legibility又说一大串的,现在又陷入了Arial和Helvetica的Legibility的问题。Legibility,指的是“an informal measure of how easy it is to distinguish one letter from another in a particular typeface”。我在这里argue的是没有消除锯齿的效果与Helvetica相比,我做了下面这个图表达我的观点,Helvetica在里面均不如Arial,因此不得不承认Arial经过屏幕优化过得字形:
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13/726477640_de11a83d88_o.jpg
另外我的Helvetica是Adobe Type Basic Fonts字体集里面的,版本应该没有问题。
可读性首先About.com已经足够表达了Serif在其他情况相同(包括排版段落等)下,可读性强于Sans。至于Arial和Helvetica,在不消除锯齿的情况下,上图可以表现Arial要强于Helvetica;而在消锯齿或者印刷后,两者的可读性区别则很小,可能新版的Helvetica Neue要较强,我没做过研究。
然后我就不就这个问题再说了,离题有点远。
很多字体设计师或者字体理论家一再强调,可读性(泛指正文)不仅仅取决于字体本身,而字距,行距,句子的长短,纸张的亮度都会直接影响可读性,有时再好的字体被一些糟糕设计师糟蹋的难以识别。呵呵
我比较喜欢Arial和stone sans字体。
而Times New Roman看起来有点呆板。这是我个人的认为。
I still wondered: you said serilfs have higher Readability, I think it should be legibility.
type itself can only be recognised, not to be read.(before it forms sentences in a certain language)- legibility.how legible is…
only when it is being composed can be read. (readability)
e.g. when you are confronted with an article in German, it is not readable to you regardless what font it is. or when a times news roman is badly spaced, its readability maybe lower than a well spaced comic sans.
hence, when only commenting on the font itself. it is only legibility. not readability.
看到shi yuan和Rex Chen关于衬线和和无衬线体的可阅读性讨论非常有意思,我也写了一篇关于可阅读性的文章,一起探讨!
可读性和可识别性,我认为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Sanserif被证明在Display方面有更好的可读性,
而serif是在纸面印刷用做正文时更优秀的。
这个结论我认为没有疑问,没有人愿意看黑体的长篇小说吧。
其实可读性必须有大量的人和大量的试验的验证才能做一些结论,
日本在1956年(大约)作过横排和竖排文字的可读性试验,
结果差的不多,虽然日本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多为竖排。
我想同样的结果,在中国做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可读性受到影响的要素实在太多了,很难一概而论。
另外,我倒是建议布郎用frutiger,你们说呢?打印的话也节约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