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研究 / Research

中國公共用字:廣州地鐵

如果說在中國大陸公共設計中想看到一些比較好的英文設計,鑒於政府根本沒有設計的概念,就只能在半商業的環境如地鐵和機場這樣的現代化交通設施尋找了。即使在這樣的地方,英文設計的雜亂和低質量也是不堪入目的。本簡評系列旨在搜尋一些大城市包含英文的公共設計,當代中國設計對細節的追求也可見一斑。(要說明的是,由於說的是中國的英文設計,免不了各種各樣的翻譯笑話,這個各位權當樂子,我們不做評論)

今天看廣州地鐵的用字。

Images: Flickr

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和宋體英文混用,很難說出標準字是哪一種(注意在這三個例子中,中文字體亦不同)。在廣州地鐵自豪的電子顯示系統上,英文字尺寸不一,鬆緊不規律,可讀性差,視覺上十分混亂。

Images: Flickr

左下為廣州地鐵的標準 logo,其中英文字體在其視覺系統里都罕見使用。上圖同樣的設計,左邊的設計進行了簡化,可笑的是地鐵的 logo 被簡化為「V」。雖然這三個例子中都用了無襯線,但無論從字體、字距、尺寸和與中文搭配都做的相當差。

Images: Flickr

以上是東京地鐵類似用途的設計,設計的美觀度、可用性和一致性顯然更勝一籌。

約翰內斯·古騰堡和其活字印刷術

Image: BBC 4

BBC 4上周播出了紀錄片《Stephen Fry and the Gutenberg Press》,該片通過英國主持人 Stephen Fry 的腳步,走過了約翰內斯·古騰堡在德國發明活字印刷術時經歷的每一步,從美因茨到斯特拉斯堡;而同時進行的是英國的一位老人試圖從頭開始製作最初的古騰堡印刷機,展示500多年前這一創造性的發明。

Image: Wavelength Films

約翰內斯·古騰堡在西方傳統上被認為是活字印刷之父,儘管比中國畢升的發明遲了400多年,但當時由於西方仍缺乏這一技術,他的發明在西方還是革命性的。當時的技術發明後直接被應用到宗教傳播,當時第一批180本的《古騰堡聖經》仍被認為是印刷史上的完美作品。

片中 Stephen Fry 在印刷歷史學家的指導下,從製作、複製了字模開始,製作了紙張,並協助使用仿製的印刷機印刷用古老的 Blackletter 體印刷聖經。古人對細節的追求和極大的耐心令人驚嘆不已,光字模製作就要一年時間,而聖經的1200頁排版誰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和時間!然而歷史就是這樣被創造的。我們今天製作字體時連每兩個字母對應的 Kerning 都懶得調,看了這個片子實在是汗顏。

該片短期內在英國可通過BBC iPlayer收看,同時 YouTube 也有較不清晰的版本。但都缺乏中文字幕。

*更新:該片將於4月25日晚9點於 BBC 2重播。iPlayer 的收看期應該也會延長。

推薦兩個系列的文章

Image: Typeworkshop.com

很高興最近看到的新的關於 typo 的優秀的中文資料,包括:

SNL 翻譯的字體設計基礎,(原文來自 typeworkshop.com,由荷蘭 underware 工作室組織),共19篇。
以及 Colourphilosophy 翻譯的 DIN 的故事,講述了 DIN 字體。

Armin Hofmann Intro

Armin Hofmann 是瑞士國際風格的帶頭人之一,他和 Emil Ruder 創立的巴塞爾學校對現代平面設計影響極大。他編寫了一本書「Graphic Design Manu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表達他的教學理念。

我居然發現網上可以在線閱讀這本書,基於版權原因,這裡只貼出連接地址。
http://www.typogabor.com/armin-hofmann/index.html#10

另外可以參考的一個文章是 Paul Rand 寫關於 Armin Hofmann。
http://thegalleriesatmoore.org/publications/baselpr.shtml

Amazon Kindle:閱讀(字體)新體驗?!

Images: Amazon.com

Amazon Kindle 電子讀書器的推出確實火了一把,各大媒體給足了暴光率。乍看起來創新的東西細看起來有些慘不忍睹,尤其對 typo 人來說。Kindle 全部使用了 Caecilia 字體,由荷蘭設計師 Peter Matthias Noordzij 於1990年設計。字體本身並不是一個壞選擇,但所有雜誌書刊僅提供一種字體實在是無趣和另人無法忍受的,試想讀同一種字體、同一種排版的紐約時報衛報WSJ 會是多麼痛苦的經歷;更不要說上千種書沒掉了封面、排版和插圖,用上同一種字體後會失掉多少的魅力。引用 Chip Kidd 幽默的說法:

On Monday November 19th, Amazon released something called Kindle, the latest 「e-book」 reading device. I’ve been asked to comment on what effect I think this will have, if any, on book design as we know it. Here goes.

None.

Sincerely,

Chip Kidd

Helvetica DVD

已經開售,倫敦 Magma 賣18£一盤。大家出動吧!

Karl Gerstner

Karl Gerstner是 瑞士設計師,我個人非常敬仰一位設計師,他和 Josef Muller-Brockmann 一樣,都是現代瑞士設計的代表派。他不單對理性的設計充滿熱情,而且他的實驗性設計一直是我非常仰慕的。

Karl Gerstner: Review of 5x10 years of graphic design 是他的一本回顧自己之前設計的自傳,裡面羅列了大部分他之前的作品包括他自己的解釋。但請小心,除了無比複雜的網格系統以外,整本書所有設計幾乎都是 Akzidenz Grotesk,的確可敬。

Compendium for Literates,我只在 British library 找到過,非常學術的一本書,方形格式,15 x 15 cm,討論作為設計師如何傳達信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製作和排版更加精良,詳情請看 Eye 66期評論

Review of Seven Chapters of Constructive Pictures,是講他對圖形的實驗 project,非常有趣,特別是一些例子,影響仍然能在現在找到其身影。這本書在 YouWorkForThem 有售

Weingart, My Way to Typography

最近在一個打折書店發現 Weingart 的 My Way to Typography 半折。馬上拿下,還沒看完就已經要強烈推薦了。Wolfgang Weingart,字體家。就如書的 title 一樣,介紹他的設計經歷和5個他的實驗性項目,一共520頁。

(可能是巧合,這本書和他的同事,Emil Ruder 的 Typographie,大小厚度很像,內容也是充滿了實驗性的項目,但是 Weingart 的含有更多個人情感上的文章)

最近購入的字體相關書籍還有 Max Huber. Max huber 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設計師,特別他對 overprint 的運用。

Akkurat

最近的 Helvetica 熱播和他50歲慶祝活動,深深地提醒我們 Helvetica 和瑞士現代主義對我們生活影響到底有多深。但是能不能先放下 Helvetica 呢,還有很多其他非常漂亮的字體等着我們!

這次介紹的是 Akkurat,由 Laurenz Brunner 設計,瑞士 Lineto 出版。是一款非常簡約的非襯線字體。帶着傳統瑞士設計的風格加上現代的氣息。(它的自我說明)

2004年以來 Akkurat 受到很多設計師的喜愛,從在倫敦隨處可見的新的 SouthBank Centre 形象到 MadeThought 給丘記茶苑(Yauatcha)設計包裝,甚至連 Erik Spiekermann 給 Birkhäuser 設計的新形象都採用 Akkurat。這種風潮會不會持續下去呢?無處不在的 Helvetica 會不會引起大家反感而投奔其他字體呢?這個就有待考驗了。當然這款字體要價不低,全套一共人民幣3300塊,如果 project 預算不夠的話,還是投奔系統自帶的 Helvetica 吧。

上圖: Erik Spiekermann 在2006年 ISTD 的 Kern Up Volume 的演講。

PS: 據 lineto 網站描述,Akkurat 是對屏幕進行過優化,喜歡 Arial 的 Rex 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而改變呢?

The End 屏

Image: Mongibeddu

不知道各位對老電影/電視結束的 The End 屏有沒有特別的感情,我記憶猶新的是小時候貓和老鼠(Tom & Jerry)的 The End 的花體字。這裡是一個收集 The End 和 Fin/Fine(法語)的 Flickr 的圖片集,值得一看。

(Via NoisyDecentGraph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