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o 是什么?让我们来看韦氏词典在线版的解释:
Typo
noun,名词
A mistake in printed matter resulting from mechanical failures of some kind.
由于机械故障所造成的一个印刷错误。
计算机领域中,指排字错误。
同意词:
erratum (排错),literal error(文字错误),misprint(误印),typographical error(排字错误)
typo 在90.91%的情况下,作为单数使用。在1亿个口头或书面出现的词语中,typo约有11次。以typo开始的词语有:typograph(铸排机),typographer(排印工),typographic(排印学的),typographical(排印学上的),typography(排印学),typological(类型学的),typologically(类型学地),typologies, typologist(类型学家),typology(类型学)……
《艺术与设计》杂志邀我和史源写的文章《字体里的国家故事》在最近的9月期刊登出来了,稿件做为杂志本期特辑「国家形象,设计塑造」的一部分。文章不长,以时间顺序简述了各国代表性字体和国家形象的来龙去脉,面向大众读者,有兴趣的各位可以购买来看看。
这里谢谢杂志、宋编辑和各位审过稿的朋友。
左为09年目录册,使用 Futura;右为10年目录册,使用 Verdana。Image: fontblog.de
世界在伦敦2012奥运会标志的推出后就变得不能理解了。从这个令人惊愕的奥运标志(记得 Wolff Olins 说2012年大家就会看出这个超前设计的好,现在却仍看不透),到奥迪汽车 logo 换字(via Dajuin),然后是炙手可热的杂志《032c》,设计界出现了「以丑为上」的新潮流,这一「New Ugly」的现象也成为设计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现在大型商业机构也莫名地加入了这趟浑水。宜家近期宣布将字体从 Futura 改为 Verdana。
消息一经宣布就在引起巨大的反对声浪。设计师论坛出现了长篇批评,Youtube 出现了特别节目评论事件,Twitter(伟大祖国生日快乐)上谩骂和惋惜铺天盖地,网上抗议宜家这一决定的请愿也热闹非凡,主流媒体如美联社、《时代杂志》、《纽约时报》和《商业周刊》都报道了事件。不过无论如何,宜家的宣传资料已经开始大面积使用新的设计。
「我最喜欢 Akzindez Grotesk Light 的数字2,它犹如一只长颈天鹅。」——Erik Spiekermann
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12世纪将其传到了尚处在中世纪的欧洲,并逐渐排挤掉了罗马数字,成为了被最普遍使用的数字。
拉丁字体有衬线和无衬线之分,然而在数字的世界里,却有着另外一种分类。
文本数字(text figures),也被称为非等高数字(non-lining)、小写数字( lowercase)、旧体风格(old-style)等,是一种模仿拉丁字母高低错落而设计的数字。文本数字的形状和上下位置模仿了小写字母,0、1、2定义了 x 高度;6和8有上升部;3、4、5、7、9具有下降部。也有一些个别情况,如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 Didot 家族制作的字模中,为了区别于草书的小写字母z(类似数字3的写法),数字3也具有上升部。这一传统被后来的法国字体所继承。
1945年,二战结束。1948年,美国人发明了无粉腐蚀法,照相制版法(Phototypesetting ,也叫 cold type)终于攻克了批量生产的技术堡垒,金属字印刷的时代即将退去。到了70年代,照相制版已经广为流行。 照相制版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图像按尺寸要求缩放到照相底片上,再将底片贴合在涂有感光胶的金属板上进行曝光,经过显影在金属板上形成感光胶膜。将胶膜浸入坚膜液中进行短时间处理,经加温后形成一种有光泽的珐琅质薄层。薄层有很强的耐酸抗碱特性,能保护下面的金属表面不受化学溶液腐蚀。将金属板浸入溶液中,无珐琅质胶膜的金属表面被腐蚀溶解,剩下凸出的文字或图像。
1952年的法国仍然处在战后缓慢的恢复期。从大洋彼岸漂来的照相制版技术并没有马上得到认同。来到巴黎的瑞士人 Adrian Frutiger 在 Deberny & Peignot 铸字公司找到了工作。Peignot 先生购买了美国第一台照相制版机 Photon 在法国的生产权,重新取名为 Lumitype。Frutiger的工作就是把老式铅字字体重新绘制成适合照相制版的字体。在工作中,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当 Peignot 表达希望增加一款无衬线字体的时候,Frutiger 立刻建议由其重新设计,并在很快的时间内拿出了包含21种字级的 Univers 字体家族,其为此发明的数命名方法,开创了字体设计的新历史。
Helvetica 被普遍认为是纽约地铁系统的标识字体。但事实上,它只被使用了20多年。60年代末,Unimark 设计公司为新地铁系统选定的标准字体并不是 Helvetica。最初为什么没有被选用?Helvetica 又是如何成为今天MTA(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纽约大都会交通局)的官方字体的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各种线索,看看这一段让人纠结,超越了字体本身的故事吧。
无论是纽约市民还是外来的访问者,都知道地铁系统是一座迷宫。这一切的原因是三个独立的系统被融合在了一起,其中两条属于早先成立的轻轨股份公司。
纽约地铁系统正式成立于1904年10月27日, IRT (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区间快速交通线)公司开始运营包括了28个车站的9.5英里的地铁线,从市政厅一直通向145大街和百老汇。1940年,运营IND(Independent独立线)的城市交通委员会(Board of Transportation)收购了BMT(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布鲁克林曼哈顿线)和IRT,把所有纽约的地下交通整合成了一个系统网络。
Prince Street (1917). Image: AIGA.org
Grand Avenue, Newtown (1936). Image: AIGA.org
Image: Wallpaper.com
伦敦街头著名的红色电话亭是著名的文化标志,然而走进外表光鲜的电话亭却是阵阵浓重的骚味——无数无家可归者将这些电话亭当作最好的避难所。此外每个电话亭里面也注定贴满了众多性工作者的广告卡(Tart Card,下图),这也是伦敦街头的另一地下风景和文化标志。这些设计甚至影响了一些主流设计师,包括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的 Tom Phillips 和性手枪(Sex Pistol)乐队设计师 Ray 和 Nils Stevenson.
《Wallpaper》杂志在出版自己第一期「性爱」特辑之际,联合 Type LLP 和 St Bride Library,邀请从著名工作室设计师(包括 Build、Why Not Associates 和 Spin 等等)到设计学生的一大批人,请他们根据自己选择的字体设计字体的性爱广告卡。重新设计的卡片也会随后在伦敦的 KK Outlet 展出。
英国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的封面设计一直被奉为经典,近几年随着出版社60周年纪念和现代主义的重新流行,企鹅的设计再次被广泛传诵。一直想写关于它的文章,但一直偷懒至今。今天通过方宏章的 blog 推荐,看到了套套卢上面连载的关于企鹅出版社设计的文章,涵盖了历史、现状和人物访谈,十分优秀,推荐给大家。
伦敦的街头报摊随处可以看到《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这本将近四分之一是在讲述纽约文化新闻的杂志原本注定了它的本地性,但这却远远无法阻挡它的魅力风靡全球——近100万订阅量中仅有16万来自纽约。大都市精英知识分子的定位为其带来了大量优秀的记者和作家(著名的如E. B. 怀特、伍迪·艾伦和苏珊·桑塔格),大量的长文报道向美国的中上层知识分子讲述着他们应该关注的社会话题。这本1925年创办的杂志尽管已经度过了80多年,但今天已然充满锋芒具有活力。《纽约客》现在「早已成为美国人社会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成为纽约乃至美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象征。」
1925年2月21日第一期和2009年6月1日上周期。
本文是前几个月的一篇杂志约稿,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出版。现在贴出来,以飨读者。文章探讨了早期非衬线体的历史和特点,以及现在的保存和发展。写作时在伦敦 St Brides Library 查阅了史料和原版字体样册,与 Shi Yuan 合作成文。转载请参阅我们的
版权申明。
2 Line English Egyptian,由 William Caslon IV 设计。
19世纪初,伦敦人 William Thorowgood 在字体师 Robert Throne 去世后用彩票奖金买下了他的铸字商 Fann Street Foundry,正式成为一个字体师。1832年,他将铸字商新出品的非衬线字体命名为 Grotesque——意思是「怪异的」,这一词无不体现了当年非衬线字体的先锋感——并在当年的字体样表的附表里悄悄附上了第一副 Groteque 的样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