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研究 / Research

Bodoni 的绝唱

上:1818年Bodoni 最后一本字体样本,下:2010年TASCHEN 出版社再版

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特许城市(free imperial city)是只受到皇帝统治的少数城市,大多数的城市由贵族阶级统治。类似德国南部奥格斯堡这样的城市拥有完全的自治,远离战争,保持中立,贸易发达,十分富有。来自奥格斯堡(Augsburg)的印刷商 Erhard Ratdolt (1447-1528),从1476至1486在威尼斯工作了10年。当他回到奥格斯堡后,他制作了字体样张,向顾客宣传自己的刻字手艺。这第一份字体样张上的日期是:「1468年3月1日,印刷于高等级的帝国特许城市奥格斯堡」。字体样本上只有14种字样。有意思的是,除了德国通用的哥特字体(Black Letter)之外,还包含了来自阿尔卑斯山南面的3种罗马体和10种 Rotunda 体(Black Letter 的变体)。此外,还有1款希腊字体。这就是最早的字体样张。早期书籍印刷史一直和字体样张广告相伴。在15和16世纪,字体样张通常都只限于单页。到了巴洛克时期,才出现了包含完整字体家族、各种装饰图案的字体样书,无论字体数量还是涉及内容,都增长了好几个数量级。

Peter Biľak 与 Satya Rajpurohit:印度字体设计访谈

采访/Interviewer:Dirk Wachowiak
受访/Interviewee:Peter Biľak、Satya Rajpurohit
原载/Original:Peter Biľak & Satya Rajpurohit: Interview on Typography, March 4, 2010, Observatory, Design Observer
图片/Images:Indian Type Foundry、梁海
翻译/Translation:梁海(受 jjgod、eveloque、Eric Liu、Metaphox、Rex Chen 等朋友帮助)。采访者与受访者共同授权 Type is Beautiful 将其译为中文。

译者按:

在汉字与西文之外,印度丰富多彩的本地文字渐渐引起了西方字体设计界的关注。长久以来,印度诸文字复杂的书写方式限制了本地字体排印的发展,但随着 Unicode 与 OpenType 的普及,技术障碍正在慢慢解除。在国内外设计师的努力下,国际水准的印度文字字体已开始涌现。在这个领域,印度有着和中国类似的困境,或许值得参考。更希望这些独特的书写系统有助于开阔大家的视野。

这篇访谈最初发布于一年前,今天看来部分信息已有变动。请关注尾注对于这一年来进展的补充。不少配图中的文字因为缩放或非恰当尺寸的栅格化而变得模糊,没有体现出字体原本的高质量。敬请理解。

Design Observer 编者按:

最近,德国字体设计师 Dirk Wachowiak 找到了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 Peter Biľak 与印度设计师 Satya Rajpurohit,谈谈他们两人最近的合作——Biľak 的字体 Fedra 之天城文版本——以及未来的计划。

从《一九八四》看书封面设计

历年来的《一九八四》的版本。Image: BBC
我们正式开始实验图片幻灯片展示(slideshow)作为辅助图片展示方式,这样可以多图充分展示某一主题。您可以使用导航器或者直接点击图片切换。用 RSS 的朋友看不到这个工具,所以建议大家上网站来读,以取得较好的浏览效果。如果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

BBC 4 近期播放了四集关于书籍的纪录片,讲述了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的书籍历程。在英国和有英国代理的朋友可以通过 BBC iPlayer 收看到这些纪录片Ku6 收看地址)。影片第四集讲述了英国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从1950年代出版简装书开始对阅读产生的影响,着重介绍了企鹅出版社著名的封面设计历史。故事以乔治 · 奥威尔的反应政府极权的名著《一九八四》讲述了封面设计和社会发展互相影响的历史。

讨论:长文的数字排版与阅读

文章冗长,设计尴尬,怎么办?

长文的排版与设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困惑。我们在设计这个网站新版本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把讨论时的问题提出来,论点由三位作者提出,也希望大家能够参考和讨论。以下的讨论是我们最近一些想法的汇总,可能漏掉了一些重点或有失偏颇,还请大家指正。

我们说的是长文

具有相当篇幅、以纯文字为主的内容之宏观排版和交互设计是我们讨论的重心,短文和多媒体交互则不在讨论范围。凡字体、字距、行距等排印细节,我们也基本不去涉及。

长文阅读的问题

人缺乏耐性,冗长的文章如果没有经过任何排版处理,会让读者瞬间失去阅读的兴趣,若非读不可则不啻苦行。所以通过改进长文的结构和排版来提高阅读性乃至「诱读性」,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要吸引读者阅读完长文,必须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1. 应避免内容的长度令读者感觉到压力
  2. 要让读者对阅读的进展和目标有明确的了解
  3. 要给读者不断提供暂停的机会和阅读成就的满足感
  4. 要使多次阅读和检索变得容易

我们开始用饭否

Type is Beautiful 今天开始登录饭否。我们的地址是 http://www.fanfou.com/thetype/

感谢 Shawn Meng(@mengxy)朋友发来的邀请,在饭否重新开始几天后,我们就得以注册使用饭否。使用之初我们将会把 Twitter 所有的信息(包括 Retweet)同步到饭否。我们会使用在中国内地可以访问的 is.gd 短地址服务,以减少无效链接的情况。另外由于人员和时间的问题,暂时可能无法与大家及时互动,我们会在将来按需要拓展在饭否上的活动。

基于饭否在国内的访问情况改善,我们有可能将取消每周日的 Twitter 汇总。在鼓励海外的朋友仍能够使用 Twitter 与我们联系之外,我们希望通过饭否与国内的朋友有更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大家留言提出。

另:我们没有使用其他国内微博客服务的计划,请谅解。

另二:没有注册权限的朋友请点击我们的邀请链接,进行注册: http://fanfou.com/register/cf6_XFyyArtn

中国字体设计新星

《MOMENT 瞬》杂志在11月号连续刊登了两位中国字体设计者的文章,讲述了他们复兴中文字体的心路过程和部分作品,他们是上海的應永會和北京的 Digidea (厉向晨)。在国内字体公司不景气、好字体匮乏的环境下,个体设计师们并没有向糟糕的中文字体妥协,两位年轻设计师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字体设计的希望,他们是新星。
應永會的访谈名为《古为今用,字由心生》,具体文字请去此处


Digidea 的文章题为《汉字的灵性》,他通过数字化「聚珍仿宋」,探讨了一直被忽视的仿宋字体的灵性。此外他还展示了复刻的康熙字典体。具体文章请去此处

Isotype:信息设计的起始

Otto Neurath 提出的,由 Gerd Arntz 设计的 Isotype 标志。Image: gerdarntz.org

伦敦 V&A 将于12月开始进行 Isotyp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Picture 的展出,我才回想起来以前谈到图像符号(pictogram)的时候,另一位作者 Shi Yuan 说到的 Isotype。Isotype 全称「International System of TYpographic Picture Education」(国际文字图像教育系统),由奥地利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Otto Neurath(奥图 · 纽拉特,1882—1945)在1925年发布。这一系统的提出目的是为了利用「语言似的」图形设计,达到教育目的。尽管这一系统本身并未成功,但对公共设计影响深远,成为后来公共交通、国际活动、公共场所等图形设计的基础。

这一系统开始在维也纳社会经济博物馆(Gesellschafts- und Wirtschaftsmuseum in Wien)研发,Otto Neurath 是当时博物馆馆长,以及该系统主要的提出和理论家。该博物馆作为一个教学博物馆,主要作用是向维也纳市民讲述维也纳的故事。当时的哲学和社会主义思潮使得 Neurath 意识到,要向广大不识字的无产阶级传播知识,图形是最有效的方式。博物馆主张通过图形来讲述事实,而非死板的统计数据。这一被称为「维也纳方法」的表达方式后来由 Neurath 建立的一个平面设计团队不断扩展。

该团队从1929年开始,由德国的木刻师 Gerd Arntz 领衔,设计了一套简化的图形标志,以表示工业、人口、经济、政治等事物,一共超过4000个图形标志,这也就是今天看到的 Isotype 的设计。也是这些设计对当代公共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1930年,该项目标志性的统计图册《Gesellschaft und Wirtschaft 》发布。Isotype 建立了一系列设计准则,比如:将图形设计标准化;图标设计不用透视,以最大化的保存所表现事物的特点;数量用多个多样大小的图标表示,而不是更大的图标,以便可以更准确的比较,等等。

1939年,维也纳团队设计的《Modern Man in the Making》一书的信息图形设计。Image: isotyperevisited.org

二战和纳粹使得这个维也纳团队奔赴世界各地。一部分设计师到了苏联,为苏联政府的五年计划设计图形表述,一些(包括 Neurath 本人)逃到英国,另一些到了美国和荷兰等国,开始以 Isotype 的思想,从事公共信息设计活动。

1971年,Isotype Institute 将档案和设计稿都捐给了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字体设计与平面沟通系,这笔资料也是今年伦敦展出的资料主要来源。Isotype 的思想所带来为国际间的不断加深的沟通带来重要影响,由此开始了现在影响全球的图像符号(pictogram)和信息图形(infographics)的设计。

参考

  • Wikipedia
  • http://gerdarntz.org/
  • http://www.isotyperevisited.org/
  • Twyman, M. The significance of Isotype, isotyperevisited.org, 1975

Writer for iPad 出炉

我们之前曾在《争论:为 iPad 设计》一文讨论了 Information Architects(iA)对于当今 iPad 软件设计的批评,也提到了需要我们「拭目以待」的几款来自 iA 自己的 iPad 作品。本周设计界期待已久的其中一款针对纯写作的应用 Writer 正式发布。我们不是专业软件讨论,就简单看看 Writer 在设计上怎样优胜于其他应用。

Writer 的特点简要介绍如下:

  • Writer 拒绝了一切非必要的功能,包括格式和设计的制定。
  • 专注模式(Focus Mode):此模式取消了所有写作之外的功能,包括自动修改、拼写、工具栏、滚动、复制/粘贴,等等。此模式将现在所编写的三行以外的内容全部淡化,进一步让作者专注于所写内容。
  • Writer 放弃了在数字书写中缺乏意义的「页数」模式,转而使用「阅读时间」这一概念,计算当前文章长度所需的阅读时间。
  • 加强键盘:直接加入了常用的标点符号,以及「词前」和「词后」两个键。去掉了智能引号的功能(作者无需考虑左右引号使用的对错,进一步减少了分心。此功能由字体设计大师 Erik Spiekermann 建议)。
  • 与 DropBox 自动同步:随时保存,同时减少了到 iTunes 上操作的麻烦。

字体设计上,iA 取消了作者对于字体定义的权利,而是直接设置好了一套适合书写的字体和格式设置。字体选择了来自 Bold Monday 的等宽字体 Nitti Light,并不如传统的罗马体美观,却能在写作时确保你能慢而准确地进行阅读。同时行距、字距、字体大小等都比传统文字编辑软件进行了更优化的设计。

Writer 的设计理念直接对应了 iA 对于很多 iPad 应用设计的相关性和功能性的批评。在设计中完全放弃了众多设计师职业所爱的「美观」和「正确」,针对「专注写作」这个概念做了最大化的功能和视觉削减。由于尚未拿到这款应用,还未能评价字体的选择和文字设计在 iPad 下的表现,尤其是针对 iA 前文大肆批评的不顾 iPad 硬件特点(对比度、分辨率等)的设计,Writer 的体验是否有大幅的改善。另外对于非西语的支持,也要等到下一个版本。

iPad 时代的报纸与杂志设计

本文刊载于《艺术与设计》2010年8月期。发表时有少量改动。文章实效性已失很多,内容与从前的文章《争论:为 iPad 设计》多有重叠,权作存档。

苹果平板电脑 iPad 一月份的推出无疑给传统媒体打了一大针鸡血。全球媒体兴冲冲地听着乔布斯的布道,发布会结束,各大传媒和出版机构旋即加入苹果的阵营,希望搭上这次他们看来是出版业革命的快车。

其实对于 iPad 的高期望值绝非空穴来风。与传统平板电脑一样,iPad 为手持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触摸屏,同时用作显示和交互界面。但是与其他平板电脑不同的是,iPad 仰赖苹果的设计和用户体验,以及苹果改变工业的能力,无法不让出版业界有特别的期待:在音乐产业和手机产业之后,终于轮到我们被改变命运了。当乔布斯坐在发布会演讲台的沙发上,以前所未有的姿势和动作悠闲地翻阅着数字版《纽约时报》时,各媒体数字部的兴奋度可以想像。

于是 iPad 一经上市,传统媒体最迟在数周内就纷纷推出了自己的 iPad 版。从在数字平台占据优势的《纽约时报》,到紧追不舍的《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时代》等。中文世界的媒体包括《南方周末》等也迅速加入了这个行列。到了五月份,《连线》杂志 iPad 版的推出更是将这种乐观情绪推上了新的高潮。包括 Adobe 等多方评论称,传统出版业终于在 iPad 中找到了未来的出路。

然而到底各出版物 iPad 版到底表现如何,iPad 是否能挑起出版未来的重任,却充满问题与未知。

Retina Display 带来的字体问题

iPhone 4 带来的 Retina Display 推出之初为业界带来了好消息。由于精度更加接近印刷物,设计师们期盼 Retina Display 可以带来印刷物般的阅读体验。然而对于很多 iPhone 4 用户来讲,这却并非事实——加强的屏幕精度似乎影响了阅读,这一点对于中文用户尤甚。我们的朋友 Julius Hui 今天在 Twitter 上将这个问题展开为六点,描述的很清楚:

  1. 300ppi 螢幕解像並不加強閱讀享受
  2. 由於字體太 sharp 的關係,與發強光的螢幕造成強烈反差,很刺眼
  3. 由於分辨率比正常大了一倍,字體看上去都幼(细)了。在激光打印上很夠黑的 Georgia 在 iPhone 4 螢幕上都變得很幼(细),襯線體變得不好讀
  4. 由於字體太 sharp 的關係,閱讀時會被字體的細節部分干擾
  5. Heiti 的粗幼(粗细)不均和嚇人的喇叭頭很明顯
  6. 即使開英文介面,中文也會強制大家用 Heiti, 而不是3GS 以前的 Hiragino,頓時覺得介面很爛

与之前 iA 评论 iPad 的设计一样,在原本的设计和字体选择下,新的屏幕硬件并无法给予提升的阅读体验,反而造成了阅读障碍。精度过高的文字与大大超过印刷品的对比度一起,造成了视觉疲劳。英文方面,Helvetica 表现尚可,而 Georgia 根据传统电脑屏幕 hinting 而成的磅数和字体细节已经在新屏幕上变得不合时宜。中文方面,由于 Hiragino 中文系并没有跟随 iOS4,iOS4 所使用的 Heiti 不仅设计美感不足,过多的细节变化(粗细,笔划头尾)也在 Retina Display 上一览无余,加上屏幕的对比度提高,使得阅读变得困难重重。相反 Hiragino 系日文字体则由于其笔划设计更加匀称,在 Retina Display 上则表现较佳。

Retina Display 所带来的精度问题将为苹果和设计师们带来新的挑战。苹果应全面修订和更改其字体策略,对于衬线字体的选择和设计要尤其考虑,Georgia 等字体的设计不再可以胜任阅读。这一问题将在 Retina Display 可能在 iPad 等用于阅读的设备中使用时更加凸现。同时如果能将 Hiragino 系中文字体带入 iOS,则是中文用户的福音。设计师们也要改变对 Retina Display 的盲目乐观的态度。如果不认真对待,提高了的精度和对比度带来的新屏幕在现在来看,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挑战。

播客 / Podcast  

字谈字畅 085:字体之秋·二〇一八北京篇

十月,我们迎来又一个字体之秋。本季,除了海内外新闻,我们将主要为大家报道在京举办的「字体与时代」主题论坛与工作坊,分享主播 Eric 参与其中的所见及所感。

字谈字畅 084:论高清有码

伴随矢量字体的出现和应用,字形图像栅格化中的抗锯齿(anti-aliasing)技术也相应发展。次像素渲染,是针对 LCD 等显示设备的典型抗锯齿技术。今日我们小论此题,一窥该技术的概貌。

字谈字畅 083:「我不认识大 S 和小 S」

iPhone XS 和 iPhone XR 发布,机型名称中尾字母的大小写体例不同以往。今日,我们就来聊聊西文字体排印中的这一重要样式——小型大写字母。

字谈字畅 082:安特卫普阿蒂皮

ATypI (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第 62 届年会于 9 月 11 至 15 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今年的主题是「Type Legacies」(字体遗产)。我们第一时间采访到了来自方正字库、汉仪字库和文鼎字库的演讲嘉宾,与听众同享现场的见闻与氛围。

字谈字畅 080:三周年庆特别节目

《字谈字畅》三周年庆沙龙活动顺利举办,衷心感谢到场的来宾,以及在电波另一端长期关注我们的每位朋友。

字谈字畅 079:文瀛讲坛选——西文排版与孔雀计划

文瀛讲坛第二期于 7 月 28 日在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开讲,主题围绕中西文排版规则在软件中的运用方法及相关原理。本期节目为现场录音的精选剪辑版。

字谈字畅 078:天方字谈(二)论兰州拉面与文字的关系

阿拉伯书法源远流长,派系繁盛。而阿拉伯字母进入中国后,其书法艺术又产生了不同的演变与发展。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到多文字字体的研究与设计者郑初阳,为我们梳理与解读中国的阿拉伯书法。

字谈字畅 077:人民币丧的痣

纸币是生活中常见的印刷品,除了面额之外,其上也承载着其他丰富的信息。最为熟悉的人民币票面上,是否也有陌生的角落?它包含了几种文字,使用了什么字体,经历过哪些历史的变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民币上的字」。

字谈字畅 076:数,不胜数(〥)

专题第五期,我们来聊一聊「中国数字」。

字谈字畅 075:论男秃头有几种肤色

Unicode 11.0 发布。围绕本次 Unicode 的更新,我们侧重讨论了与汉字及汉语使用者相关的内容,以及全球人民喜闻乐见的 emoji 新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