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目錄歸檔: 商用

城市字體考現學:招牌製作指南

編者按:近期我們以「城市字體觀察」這一話題開展了多方面的探討,從尋找上海「印」跡的城市漫步,到對亞洲城市招牌進行初步觀察後的備忘錄,從厲致謙等設計師與文化學者發起的「城市字體觀察學會」,到鬆散而活躍的「上海字跡」小組……公共空間的文字設計,這個鮮活、真切的課題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舉行的「字體漫遊」攝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現學」講座,也分享了這些實踐的初步收穫。本文包括了厲致謙在講座中展示的部分內容。

城市是人類聚居的場所,沒有人的城市,只能稱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發出形形色色的聲音與信息。一座沒有聲音的城市,恐怕會比鬼城更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築與基礎設施,城市空間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種種無聲之聲。我們也許從來對它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但我們的確離不開:「這裡是……」「那個方向有……」「……歡迎你」「請勿……」「對不起……」「開放的時間是……」「這條路的規則是……」「我們的營生是……」「品類和價格是……」「請注意……」「樹立……」「弘揚……」「學習……」「……夢」……

城市中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公共性的與個體性的。道路、車站、機場、公交系統、電網、市政、公園裡出現的文字、宣傳標語等,屬於前者。機構或企業標牌、商號招牌、廣告、私人空間的提示語、個人製作的臨時性字牌等,則屬於後者。它們構建出這個時代獨特的城市景觀,讓城市與人在空間與時間中展開無聲的溝通,映射、交響出市民當下的生活。

繼續閱讀

謝梅耶夫們的時代:包豪斯的形象架空與美國冷戰現代主義

編者按:對設計史的回望,不只是對設計大師、標誌性作品的列表式、圖流式總結,也不應止步於單一敘事基調下對某一時代的感懷。當我們向包豪斯、現代主義、商業設計傳奇投去崇敬的目光時,不妨深究一番它們在所處時代中扮演的真實角色。

2017 年 12 月 4 日,俄裔美籍設計師伊萬·謝梅耶夫(Ivan Cherma­yeff)在紐約家中逝世,享年 85 歲。

中國讀者對謝梅耶夫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多少都見過他經手的作品。謝梅耶夫在 1957 年與他的同學湯瑪斯·蓋式瑪(Thomas Geismar)成立平面設計事務所 Chermayeff & Geismar,自此踏上了平面設計歷史上的傳奇之路。Chermayeff & Geismar 的作品在美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摩根大通銀行的藍色八角形、國家地理雜誌的黃方框、NBC 的七彩孔雀、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的正負人頭像、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花瓣、美國兩百年國慶的紅藍星……甚至他們曇花一現的作品、泛美航空的視覺識別系統,到現在也是設計師收藏的熱門對象。這些視覺識別系統和 logo 超越了那個時代的當下。謝梅耶夫和蓋式瑪也不僅僅是兩位設計師,而成為了那個時代視覺集體記憶的締造者。

如果讀者以為伊萬·謝梅耶夫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勵志典型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繼續閱讀

TypeTime! 文鼎字體設計沙龍及多媒體展覽

字體如何影響着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

也許你會想到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文檔、撰寫郵件時可以選用各式字體;也許你會注意到手機和電腦屏幕上各類應用和網頁上的字體帶給你的不同體驗;也許你會在出行的過程中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的標識字體包圍……而當我們身邊的媒介愈加多元化,字體又該如何適應不同的顯示環境?當全球化成為常態,品牌字體如何在多種文化中傳遞一致的聲音?

在 10 月 14 – 21 日於上海舉行的「TypeTime! 文鼎字體設計沙龍及多媒體展覽」中,多位國內外字體設計師、研究者以及平面設計師將共同探討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展現字體設計與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繼續閱讀

TypePro: Shanghai 2016

活動介紹

Monotype(蒙納字體)公司將於九月三日與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舉辦 TypePro: Shanghai 2016 國際字體研討會活動,屆時著名的 Monotype GmbH 字體總監、《西文字體》《西文字體 2》作者小林章先生(Akira Kobayashi)、Monotype 香港總設計師許大鵬先生和 Monotype 英國字體設計師大曲都市先生(Toshi Omagari)將會分享西文、漢字和民族文字字體背後的設計理念、構思、實作經驗,以及字體設計師生活內的各種挑戰。

同場設有「專業環節」,分別邀請得六位上海、北京、香港知名設計師:(排名根據姓氏羅馬拼音)MetaDesign 北京創意總監安賽莉(Sally Anderson)、靳劉高設計創始人靳埭強教授、上海奧美創意總監劉卓恆、「上海活字」創始人厲致謙,本站編輯Eric Liu,和字研所創始人潘劍鋒,分享各自精彩的作品設計與對字體的獨特觀點;並會與小林章先生、許大鵬先生和大曲都市先生作進一歩的字體研討。

繼續閱讀

星巴克蒙古文字標設計

本文原載於「賽罕區泊物視覺設計工作室」網站,本站經授權轉載。

星巴克通過文字設計網站 Type is Beautiful 了解到 Tengis Type 泊物工作室,並委託設計 Starbucks Coffee 蒙古文牌匾文字。滿足 logotype 的設計條件下,參考相似字型 Freight Sans Black,工作室希望將其延展為整套蒙古文字型。Freight Sans Black 的小寫字型筆畫變化強烈,而 Starbucks Coffee 英文原稿中的小寫造型無從考證,所以依據大寫英文的造型,延伸出了較為「生硬」的蒙古文字型 Buck Sans,捨去了 Freight Sans Black 小寫字母那樣「具人文色彩」的造型。

繼續閱讀

談《金融時報》新字體 Financier

《金融時報》新字體 Financier Display、Display 斜體、和 Financier Text。

原文 / Origin:“Financier Design Information,” Klim Type Foundry
原作及圖片 / Author & Images:Klim Type Foundry
翻譯 / Translation:Emily Yang

本站經授權發布譯文。

「Financier」是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簡稱 FT)改版所專門設計的一款字體,於 2014 年 9 月推出。它包含兩組可以搭配使用的字體風格:用於標題的 Financier Display 和用於正文的 Financier Text。在為期數月的項目進程中,Kevin Wilson 和 Mark Leeds 擔任設計指導。

繼續閱讀

平面設計與戰後重建:Design Research Unit

《Design Research Unit 1942–72》,文字是文末宣言。(圖 / 設計:APFEL

英國設計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戰時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滿了道德目標和理想主義:結合設計的新思想和實踐的新方法,建立一個更好的戰後世界。時至今日,在英國仍然可以看到他們的印記:鐵路的標誌,倫敦中心 Westminster 區的路牌,地鐵 District 線的座套。承擔著以設計改善社會的理想,DRU 以現代主義包裝了英國的一個時代。

作為二戰後於英國崛起的第一代設計顧問公司,DRU 的現代主義的設計領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創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鮮:跨領域合作,重新思考商業傳播方式——主要體現在發展、實踐企業標識(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團隊成員就由工業設計師,平面設計師以及建築師組成,發展領域包括平面設計、展覽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企業標識設計等等——其團隊之多元,涉及領域之廣泛,即使到今日也屬罕見。更重要的是自創立之初,DRU 就遵循為公共大眾設計的宗旨,致力於用設計改善英國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繼續閱讀

Massimo Vignelli(1931–2014)

Massimo Vignelli。(圖:Design Life Network

很多人記得電影《Helvetica》里的 Massimo Vignelli(馬西莫·維格納利),那位穿着黑衫,講解 American Airlines 經典背後故事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5月9日,Massimo Vignelli 的兒子 Luca 向外界告知 Vignelli 病危的消息,希望那些受到 Vignelli 影響和啟發的人能給 Vignelli 寄一封信。期間回應蜂擁而至,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和朋友通過信件和網絡留言向 Vignelli 傳遞祝福。5月28日,Vignelli 在紐約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3歲。

繼續閱讀

探索霓虹:香港的故事

「探索霓虹」,圖形設計:gardens&co。(圖:gardens&co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是香港西九文化區 M+ 博物館的第一個在線展覽,旨在探索、記錄和展示香港的霓虹燈廣告牌的文化。展覽由陳伯康(設計及建築策展人)、Tobias Berger(視覺藝術策展人)、王蕾(設計及建築助理策展人)及周麗珊(策展助理)共同策劃。展覽除了專業的策展內容,也大力歡迎民眾參與,上傳照片並分享故事。

繼續閱讀

變臉:拍賣行轉型序曲

(圖:Identity Deisgn

全球藝術市場還在持續膨脹中。不僅藝術品拍賣成交價頻繁打破紀錄,收藏者的群體範圍也在不斷擴張並多樣化。一度被視作傳統精英階層專供設施的藝術品拍賣行,也需逐步適應不同社會身份的新富階層。因而,它們開始捨棄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嘗試變得開放化及大眾化。定位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拍賣行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與時間。如今,在平面廣告與室內空間兩方面,都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不同以往的感官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