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商用

城市字体考现学:招牌制作指南

编者按:近期我们以「城市字体观察」这一话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从寻找上海「印」迹的城市漫步,到对亚洲城市招牌进行初步观察后的备忘录,从厉致谦等设计师与文化学者发起的「城市字体观察学会」,到松散而活跃的「上海字迹」小组……公共空间的文字设计,这个鲜活、真切的课题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在上海衡山·和集举行的「字体漫游」摄影展以及「城市招牌考现学」讲座,也分享了这些实践的初步收获。本文包括了厉致谦在讲座中展示的部分内容。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没有人的城市,只能称为鬼城。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发出形形色色的声音与信息。一座没有声音的城市,恐怕会比鬼城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吧。除去沉默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中的不同文字,代表了种种无声之声。我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但我们的确离不开:「这里是……」「那个方向有……」「……欢迎你」「请勿……」「对不起……」「开放的时间是……」「这条路的规则是……」「我们的营生是……」「品类和价格是……」「请注意……」「树立……」「弘扬……」「学习……」「……梦」……

城市中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公共性的与个体性的。道路、车站、机场、公交系统、电网、市政、公园里出现的文字、宣传标语等,属于前者。机构或企业标牌、商号招牌、广告、私人空间的提示语、个人制作的临时性字牌等,则属于后者。它们构建出这个时代独特的城市景观,让城市与人在空间与时间中展开无声的沟通,映射、交响出市民当下的生活。

继续阅读

谢梅耶夫们的时代:包豪斯的形象架空与美国冷战现代主义

编者按:对设计史的回望,不只是对设计大师、标志性作品的列表式、图流式总结,也不应止步于单一叙事基调下对某一时代的感怀。当我们向包豪斯、现代主义、商业设计传奇投去崇敬的目光时,不妨深究一番它们在所处时代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2017 年 12 月 4 日,俄裔美籍设计师伊万·谢梅耶夫(Ivan Cherma­yeff)在纽约家中逝世,享年 85 岁。

中国读者对谢梅耶夫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多少都见过他经手的作品。谢梅耶夫在 1957 年与他的同学汤玛斯·盖式玛(Thomas Geismar)成立平面设计事务所 Chermayeff & Geismar,自此踏上了平面设计历史上的传奇之路。Chermayeff & Geismar 的作品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摩根大通银行的蓝色八角形、国家地理杂志的黄方框、NBC 的七彩孔雀、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的正负人头像、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花瓣、美国两百年国庆的红蓝星……甚至他们昙花一现的作品、泛美航空的视觉识别系统,到现在也是设计师收藏的热门对象。这些视觉识别系统和 logo 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当下。谢梅耶夫和盖式玛也不仅仅是两位设计师,而成为了那个时代视觉集体记忆的缔造者。

如果读者以为伊万·谢梅耶夫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继续阅读

TypeTime! 文鼎字体设计沙龙及多媒体展览

字体如何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

也许你会想到在日常工作中编辑文档、撰写邮件时可以选用各式字体;也许你会注意到手机和电脑屏幕上各类应用和网页上的字体带给你的不同体验;也许你会在出行的过程中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标识字体包围……而当我们身边的媒介愈加多元化,字体又该如何适应不同的显示环境?当全球化成为常态,品牌字体如何在多种文化中传递一致的声音?

在 10 月 14 – 21 日于上海举行的「TypeTime! 文鼎字体设计沙龙及多媒体展览」中,多位国内外字体设计师、研究者以及平面设计师将共同探讨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展现字体设计与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继续阅读

TypePro: Shanghai 2016

活动介绍

Monotype(蒙纳字体)公司将于九月三日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 TypePro: Shanghai 2016 国际字体研讨会活动,届时著名的 Monotype GmbH 字体总监、《西文字体》《西文字体 2》作者小林章先生(Akira Kobayashi)、Monotype 香港总设计师许大鹏先生和 Monotype 英国字体设计师大曲都市先生(Toshi Omagari)将会分享西文、汉字和民族文字字体背后的设计理念、构思、实作经验,以及字体设计师生活内的各种挑战。

同场设有「专业环节」,分别邀请得六位上海、北京、香港知名设计师:(排名根据姓氏罗马拼音)MetaDesign 北京创意总监安赛莉(Sally Anderson)、靳刘高设计创始人靳埭强教授、上海奥美创意总监刘卓恒、「上海活字」创始人厉致谦,本站编辑Eric Liu,和字研所创始人潘剑锋,分享各自精彩的作品设计与对字体的独特观点;并会与小林章先生、许大鹏先生和大曲都市先生作进一歩的字体研讨。

继续阅读

星巴克蒙古文字标设计

本文原载于「赛罕区泊物视觉设计工作室」网站,本站经授权转载。

星巴克通过文字设计网站 Type is Beautiful 了解到 Tengis Type 泊物工作室,并委托设计 Starbucks Coffee 蒙古文牌匾文字。满足 logotype 的设计条件下,参考相似字型 Freight Sans Black,工作室希望将其延展为整套蒙古文字型。Freight Sans Black 的小写字型笔画变化强烈,而 Starbucks Coffee 英文原稿中的小写造型无从考证,所以依据大写英文的造型,延伸出了较为「生硬」的蒙古文字型 Buck Sans,舍去了 Freight Sans Black 小写字母那样「具人文色彩」的造型。

继续阅读

谈《金融时报》新字体 Financier

《金融时报》新字体 Financier Display、Display 斜体、和 Financier Text。

原文 / Origin:“Financier Design Information,” Klim Type Foundry
原作及图片 / Author & Images:Klim Type Foundry
翻译 / Translation:Emily Yang

本站经授权发布译文。

「Financier」是为《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简称 FT)改版所专门设计的一款字体,于 2014 年 9 月推出。它包含两组可以搭配使用的字体风格:用于标题的 Financier Display 和用于正文的 Financier Text。在为期数月的项目进程中,Kevin Wilson 和 Mark Leeds 担任设计指导。

继续阅读

平面设计与战后重建:Design Research Unit

《Design Research Unit 1942–72》,文字是文末宣言。(图 / 设计:APFEL

英国设计研究部(Design Research Unit,DRU)在二战时期建立。其建立宗旨充满了道德目标和理想主义:结合设计的新思想和实践的新方法,建立一个更好的战后世界。时至今日,在英国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印记:铁路的标志,伦敦中心 Westminster 区的路牌,地铁 District 线的座套。承担着以设计改善社会的理想,DRU 以现代主义包装了英国的一个时代。

作为二战后于英国崛起的第一代设计顾问公司,DRU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先 Pentagram、Total DesignUnimark 整整一代。DRU 创立之初的模型十分新鲜:跨领域合作,重新思考商业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实践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的概念。自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组成,发展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展览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企业标识设计等等——其团队之多元,涉及领域之广泛,即使到今日也属罕见。更重要的是自创立之初,DRU 就遵循为公共大众设计的宗旨,致力于用设计改善英国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继续阅读

Massimo Vignelli(1931–2014)

Massimo Vignelli。(图:Design Life Network

很多人记得电影《Helvetica》里的 Massimo Vignelli(马西莫·维格纳利),那位穿着黑衫,讲解 American Airlines 经典背后故事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5月9日,Massimo Vignelli 的儿子 Luca 向外界告知 Vignelli 病危的消息,希望那些受到 Vignelli 影响和启发的人能给 Vignelli 寄一封信。期间回应蜂拥而至,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朋友通过信件和网络留言向 Vignelli 传递祝福。5月28日,Vignelli 在纽约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3岁。

继续阅读

探索霓虹:香港的故事

「探索霓虹」,图形设计:gardens&co。(图:gardens&co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是香港西九文化区 M+ 博物馆的第一个在线展览,旨在探索、记录和展示香港的霓虹灯广告牌的文化。展览由陈伯康(设计及建筑策展人)、Tobias Berger(视觉艺术策展人)、王蕾(设计及建筑助理策展人)及周丽珊(策展助理)共同策划。展览除了专业的策展内容,也大力欢迎民众参与,上传照片并分享故事。

继续阅读

变脸:拍卖行转型序曲

(图:Identity Deisgn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因而,它们开始舍弃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尝试变得开放化及大众化。定位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拍卖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如今,在平面广告与室内空间两方面,都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