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的德国人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交通用字的标准化。皇家普鲁士铁路(Königliche Preußische Eisenbahn)最早为德国铁路设计了一套标准字体。这款后来被称做 DIN 1451 的字体今天仍是德国的公共设计标准用字。
DIN 1451 作为德国高速公路用字体
DIN 的意思是德国标准协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它规范了德国工业、生活领域方方面面的标准。而这套字体正是作为公共用字标准得到推广。DIN 1451 的设计追求简练和标准化,基于一个十分基础的网格系统。使用尺规,甚至手绘都能够完成绘制基本字型。字体有 Mittelschrift 和 Engschrift 两款,后者是窄体。两者都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易读性。1936年开始,DIN 1451 成为德国路标和公路的标准用字。战后的德国为了追求重建速度和成本,更是大面积使用 DIN 1451,几乎所有标牌都使用了这个字体。尽管 DIN 1451 在高速公路的使用中有诸多不足,包括字距太近导致的易读性降低,但它在早期的公共字体标准化的建立上仍然深深影响了其他国家。
1950 年代,英国建立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认识到旧路标系统的不足,1957年英国政府组织了一个顾问委员会来研究针对时速70英里(约113公里)的新高速公路重新设计路标系统。切尔西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师 Jock Kinneir 被指派进行设计。Kinneir 和他的学生 Margaret Calvert 研究了当时欧洲(包括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和美国的路标字体,但都无法令人满意。他们的理想字体要字怀(counter)大、字型清晰,但当时市场上的字体都无法满足要求,于是两人决定自己操刀设计字体。设计在 Aksidenz Grotesk 体基础上,结合了人文感和功能性,针对路牌将「风格」降到最低。完成的字体简单朴素,但比充满工业气息的 DIN 1451 增加了几分优雅,又少了当时流行的 Haas Grotesk (Helvetica 前身)的僵硬感,新的字体取名为「Transport」。
Transport 作为英国高速公路用字体
当时欧美已经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实验,分别在加利福尼亚(1950年)和德国(1957年),证明大小写混排比全部大写的路标更加容易识别。这种混排建立的词型更清晰,与司机的直觉印象吻合,于是增强了辨认度,缩短了辨认时间。于是 Kinneir 和 Calvert 的新设计采用了这样大小写混排的设计。其后,使用了 Transport 的新路牌在位于英格兰东南城市斯劳(Slough)的道路研究实验室(Road Research Laboratory)进行了十八个月的测试,然后又在新的高速公路 M1 上进行了十二个月的实地测试。1962年,顾问委员会出版报告,正式确定了这款字体和新路标作为国家标准。1963年,英国交通部门决定将 Transport 从高速公路标准推广到普通路牌标准,他们加入了另一个笔画稍细的版本,以在浅色背景的普通路牌上使用。报告中,英国交通部门明确指出了路牌字体的设计要点:「(它)应该包含最必须的信息,而且信息必须在驾驶员的扫视下就可以清晰明了,避免使驾驶员分心。」。
后来有设计师质疑非衬线字体的易读性,去信《泰晤士报》批评现有标准。但随后进行的一系列使用衬线字体的官方测试均宣告不成功,易读性和美观上都无法胜过 Transport。至此 Transport 成为英国最成功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用字。Transport 的成功延伸到其他国家,包括沙特、希腊、爱尔兰都将它作为路标标准用字。此外意大利和丹麦的用字也从 Transport 修改而来。
欧洲的路标字体设计上的探索并没有由此中断,各国仍然不断在易读性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实验。以瑞士为例,瑞士高速公路使用的字体 SNV 和 Transport 一样,同样始于1960年代,但却问题诸多,尤其是易读性上有很多不足。于是交通部门1993年开始向瑞士字体设计师 Adrian Frutiger 求助,试图改进 SNV 字体。Frutiger 尝试改进字型来修正 SNV 的问题。但这项工作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
严谨的德国人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交通用字的标准化。皇家普鲁士铁路(Königliche Preußische Eisenbahn)最早为德国铁路设计了一套标准字体。这款后来被称做 DIN 1451 的字体今天仍是德国的公共设计标准用字。
DIN 1451 作为德国高速公路用字体
DIN 的意思是德国标准协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它规范了德国工业、生活领域方方面面的标准。而这套字体正是作为公共用字标准得到推广。DIN 1451 的设计追求简练和标准化,基于一个十分基础的网格系统。使用尺规,甚至手绘都能够完成绘制基本字型。字体有 Mittelschrift 和 Engschrift 两款,后者是窄体。两者都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易读性。1936年开始,DIN 1451 成为德国路标和公路的标准用字。战后的德国为了追求重建速度和成本,更是大面积使用 DIN 1451,几乎所有标牌都使用了这个字体。尽管 DIN 1451 在高速公路的使用中有诸多不足,包括字距太近导致的易读性降低,但它在早期的公共字体标准化的建立上仍然深深影响了其他国家。
1950 年代,英国建立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认识到旧路标系统的不足,1957年英国政府组织了一个顾问委员会来研究针对时速70英里(约113公里)的新高速公路重新设计路标系统。切尔西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师 Jock Kinneir 被指派进行设计。Kinneir 和他的学生 Margaret Calvert 研究了当时欧洲(包括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和美国的路标字体,但都无法令人满意。他们的理想字体要字怀(counter)大、字型清晰,但当时市场上的字体都无法满足要求,于是两人决定自己操刀设计字体。设计在 Aksidenz Grotesk 体基础上,结合了人文感和功能性,针对路牌将「风格」降到最低。完成的字体简单朴素,但比充满工业气息的 DIN 1451 增加了几分优雅,又少了当时流行的 Haas Grotesk (Helvetica 前身)的僵硬感,新的字体取名为「Transport」。
Transport 作为英国高速公路用字体
当时欧美已经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实验,分别在加利福尼亚(1950年)和德国(1957年),证明大小写混排比全部大写的路标更加容易识别。这种混排建立的词型更清晰,与司机的直觉印象吻合,于是增强了辨认度,缩短了辨认时间。于是 Kinneir 和 Calvert 的新设计采用了这样大小写混排的设计。其后,使用了 Transport 的新路牌在位于英格兰东南城市斯劳(Slough)的道路研究实验室(Road Research Laboratory)进行了十八个月的测试,然后又在新的高速公路 M1 上进行了十二个月的实地测试。1962年,顾问委员会出版报告,正式确定了这款字体和新路标作为国家标准。1963年,英国交通部门决定将 Transport 从高速公路标准推广到普通路牌标准,他们加入了另一个笔画稍细的版本,以在浅色背景的普通路牌上使用。报告中,英国交通部门明确指出了路牌字体的设计要点:「(它)应该包含最必须的信息,而且信息必须在驾驶员的扫视下就可以清晰明了,避免使驾驶员分心。」。
后来有设计师质疑非衬线字体的易读性,去信《泰晤士报》批评现有标准。但随后进行的一系列使用衬线字体的官方测试均宣告不成功,易读性和美观上都无法胜过 Transport。至此 Transport 成为英国最成功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用字。Transport 的成功延伸到其他国家,包括沙特、希腊、爱尔兰都将它作为路标标准用字。此外意大利和丹麦的用字也从 Transport 修改而来。
欧洲的路标字体设计上的探索并没有由此中断,各国仍然不断在易读性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实验。以瑞士为例,瑞士高速公路使用的字体 SNV 和 Transport 一样,同样始于1960年代,但却问题诸多,尤其是易读性上有很多不足。于是交通部门1993年开始向瑞士字体设计师 Adrian Frutiger 求助,试图改进 SNV 字体。Frutiger 尝试改进字型来修正 SNV 的问题。但这项工作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