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Black Letter 的故事

卡洛林小草书体

Black Letter,也称 Gothic Script(哥特手写体)或 Old English Script(旧式英语手写体)。Black Letter 在英语中的写法也有多种:Blackletter, Black-Letter 或 Black Letter 等等,在此,我采用的是两个独立的单词,首字母分别大写的写法,也就是:Black Letter。关于中文译名,国内的叫法五花八门,有叫黑体的,有叫装饰体的,有叫哥特体的等等。在没有一个公认而确切的中文译名之前,我们还是保留原名,Black Letter,直译的意思就是「黑 字母」。

要说 Black Letter,得从它的前世卡洛林小草书体(Carolingian miniscule)讲起。尽管古罗马帝国早已湮灭成了废墟,罗马手抄体(大写和斜体字母表)在中世纪的早期,仍然在被普遍使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手抄体渐渐受到了爱尔兰体和盎格鲁撒克逊体的影响,面目变得模糊起来。

公元9世纪初,经过20多年的战争,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扩展至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占有着西欧大陆绝大部分的土地,几乎相当于古代西罗马帝国版图。国王查理大帝笃信基督教。当时整个欧洲普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除了教士以外,几乎没有人会读书识字,低级别的教士也缺乏教育。为了更好地推行基督教,改变文盲的状况,查理大帝下令恢复和兴办学校与图书馆,他命人搜集大量的古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并加以改革,统一采用卡洛林小草书体(Carolingian miniscule)抄写(此举类似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规定了小篆为官方字体)。加之后继者不断推动的文艺与科学运动,史称卡洛林文艺复兴(Carolingian Renaissance),也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在卡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法律文件、基督和非基督教文件和学校教材,都采用卡洛林小草书体。

卡洛林小草书体是西文字体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区分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大大提高了阅读和抄写速度;区别出了字体的 x 高度和上伸部和下降部,奠定了今日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卡洛林(Carolin)一词,来自拉丁文 Carolus,即查理(Charles)。此后直到14世纪在意大利再次兴起的文艺复兴,手抄文书的传统在欧洲延续了500年之久。公元843年,查理曼死后不久,他的三个孙子瓜分了帝国,在此基础上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虽然法兰克王国并没有存在很久,但是卡洛林小草书体以及随后发展成的 Black Letter,却随着国家的不断分裂,在欧洲大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并逐渐奠定了今日的西文字型的基础。

12世纪,对于文化的需求激增。很多新的大学成立了,迫切需要印刷各种知识的书籍:商业的,法律的,语言的,历史的等等。以往只被用做宗教用途卡洛林小草书体,似乎不够用了。承载各种新知的书籍需要快速地被印刷出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卡洛林小草书体虽然有着不错的易读性,可要大量书写或雕刻耗时太久。当时纸张不菲,字体过大,占据大块地方,又显经济性不足。早在11世纪,卡洛林小草书体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变体。到了12世纪中叶,一种便于快速书写和大量印刷的字体在法国的东北地区和低地国家流行起来了 1。这就是 Black Letter 字体。

公元1407年的拉丁文手抄圣经,我们可以看到卡洛林小草书体那种松散随意的字母已经变成了 Black Letter 的整齐紧凑,具有一种强烈的韵律和美感

11和12世纪交替之时,在字体领域,圆润的卡洛林小草书体逐渐向锐利紧凑的方向发展,早期风格的 Black Letter 开始成型。与此同时,哥特风格也在建筑领域兴起,或许是时间上的重合,Black Letter 被14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瓦拉讽刺为 Gothic Script(哥特手写体)。

可以明显地看到大小写的区分以及 x 高度,上伸部和下降部的基线

13至14世纪期间,欧洲各国战争不断,国家分分合合。Black Letter 的发展趋向混乱而多元,主要有两大分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使用 Textura 变体;以南的地区,使用 Rotunda 变体。

Textura,Rotunda,以及 Textura 之后的变体 Schwabacher 和 Fraktur

到了15世纪中叶,Textura 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它成了教堂所有文书的通用抄写字体。同时,在保留手写笔画基本形态的,Textura 成为了第一个被铅字印刷出来的字体(印刷在羊皮纸上)。无论是德国人古登堡(Guttenberg),还是荷兰人柯斯特(Coster),他们最早用来排字印刷的字体,就是雕刻在铅块上的 Textura 字体。与此同时,Rotunda 字体在意大利占据了主导地位。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让意大利的文人重新树立起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于由德意志国王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字体遗产,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地区,开始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到了15世纪中期,Black Letter 的 Rotunda 变体被洛伦佐·瓦拉 2(Lorenzo Valla)等「现代主义者」称为「Gothic」(哥特的)。这种厌恶的情绪来自 Black Letter 和中世纪的联系,更来自于意大利人复兴自己古罗马帝国文化的民族情绪。在意大利的文人看来,中世纪是一种对于古典主义时期文明的严重背离。「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就是由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 3(Petrarch)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古罗马语言、艺术和文化。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后所发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根本不值一提。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他们的责任,就是恢复这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

瓦拉、彼特拉克和布拉乔利尼

到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换言之,他们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也行将结束。 彼特拉克首先开始抵制 Black Letter,他的这一举动,在文人和书法家之间受到了普遍的响应。佛罗伦萨的萨留塔蒂 4(Coluccio Salutati), 波焦·布拉乔利尼 5(Poggio Bracciolini)和尼古拉·尼古力 6(Niccolò Niccoli)在15世纪的前四分之一世纪主导着这股潮流。布拉乔利尼和尼古力同时也是 Roman 字体和 Italic(意大利体/斜体)的设计者。破旧立新,不狠批 Black Letter,怎么推出他们自己设计的新字体呢。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汉字的简繁体之争,对于字体的选择,往往更多地是意识形态的驱使,而未必仅仅是功能性。要改变或者复兴一种旧文化,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改变书写的语言和文字(字体)。

在 Black Letter 文化的发源,法兰克王国的旧属地上,Black Letter 仍然在继续滋长着。16世纪流行的 Black Letter 变体,是 Textura 的发展体 Schwabacher。它被戏称为平民字体的文艺复兴。用 Schwabacher 字体印刷的书页易读性更佳,看上去也更干净而整体。字样更宽更斜,小写字母 a 是单层的,字母 f 和 ß 的垂直笔画尖锐而突出,字母 g 的下勾曲线和字母的上半部分并不相连。小写字母的花饰被减弱,而易读性则比以往大大提高了,连字和字母缩写也减少了。Schwabacher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一直被尊为德国的国家字体和文化象征。但是到了17世纪,德国人对于 Schwabacher 字体热度迅速退却。而在捷克等国家,Schwabacher 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Fraktur 是 Black Letter 字体最后的绝响。Schwabacher 似乎宽了些,一行排不了多少字,使用起来经济性欠缺。与之相对的,Fraktur 很窄很经济性,并且更细。在德国,Fraktur 被认定为一种传统文化而一直保留到了20世纪,直到1941年的9月1日,纳粹帝国教育部下令全面废除这种字体。

随着哥特文化(电影,音乐,艺术,时尚等)在当下的重新流行,Black Letter 又有了用武之地。很多人把 Black Letter 和哥特文化画等号,甚至把它作为哥特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对此,我持保留意见。Black Letter 是欧洲中世纪广泛使用的字体,而哥特文化只是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民族性文化。

12世纪英格兰古文献《阿伯丁动物寓言》手卷,华丽的装饰绘画和 Black Letter 相与生辉。
有趣的是,标榜哥特风格的乐队,在视觉形象上,却并不怎么喜欢用「哥特」字体,采用的字体五花八门

Black Letter 好似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发源自9世纪缺少普知的欧洲大地,承载着知识和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壮大了自己,绕山破岭,不远万里,最终隐流于各国的字体文化和民族气质之中。

现有数字化的 Black Letter 字体:

  • Rotunda
  • Clemente Rotunda
  • Gutenberg Textura
  • Textura Modern
  • Textur Gotisch DFR LT
  • Textur Gotisch DFR Alternative LT
  • Textur Lombardisch DFR
  • Fette Fraktur LT
  • Fette Fraktur Central European LT
  • Schwabacher
  • Nurnberg Schwabacher

本想写一些有关 Helvetica 的,结果却对 Black Letter 产生了兴趣。Black Letter 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准备顺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线索,研究一下 Roman 和 Italic,请继续关注。

注释

  1. 低地国家:欧洲西北沿海地区,包括比利时、尼德兰(即荷兰)和卢森堡。
  2. 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1406-1457,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
  3.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 意大利诗人, 学者、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4. 萨留塔蒂(Coluccio Salutati):1331-1406,曾任佛罗伦萨的文书长、首相,早期人文主义者
  5. 波焦·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1380-145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学者,书法家,罗马体(Roman)的创造者
  6. 尼古拉·尼古力(Niccolò Niccoli):1363-1437,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美迪奇家族文人,意大利体/斜体(Italic)的创造者

参考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大英百科全书在线版)
  • 《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新星出版社,ISBN: 9787802253049
  • Wikipedia
  • 百度百科
  • http://typophile.com/node/13704?
  • http://home.swipnet.se/corbie/English/callig/ekalpra.html
  • Dranchenwald Kingdom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Blackletter Calligraphy’
  • http://www.magtypo.cz/buxus/generate_page.php?page_id=396&buxus_typo=8fc1173d28892b81405171e5e91694c1
  • http://www.abdn.ac.uk/bestiary/intro.hti
  • 《浅谈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的早期歌特文学》
  • 《哥特音乐与哥特文化》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参与讨论或通过 TrackBack 推荐:Trackback URL.

6 个相关讨论

  1. chenrong
    2010/01/05 at 9:04 am | Permalink

    “到了12世纪中叶,一种便于快速书写和大量印刷的字体在法国的东北地区和低地国家流行起来了”
    这个似乎不是很合理吧,blackletter比carolin小写更便于快速书写和印刷的说法不太有说服力。blackletter的诞生我认为是和宗教力量的强大有一些必然的关系,不过也没有什么论据,个人基于字体变化规则的推测而已。纵观历史,样式化的字体,总是和强权政治分不开的。

  2. Lyz
    2010/01/09 at 4:20 pm | Permalink

    據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的說法,Black Letter共有四種主要變體,這裡提到了兩種。其他還有Rotunda和Bastarda等。真希望哪天有華文文章可以把這些一起綜合比較一下

  3. x80862004
    2010/01/10 at 11:19 am | Permalink

    在google找字体,无意中找到了这个网站,点开感觉很简捷,仔细看心情真的很激动,不仅仅是眼前一亮!最主要的是内容太捧了,太捧了!关注!

  4. 2010/10/22 at 2:52 am | Permalink

    FTCTxw gdgmxwkgsmkz, [url=http://ahrdjehsabsb.com/]ahrdjehsabsb[/url], [link=http://ziuehyfhkuyq.com/]ziuehyfhkuyq[/link], http://srdvujniejkj.com/

  5. LeKFigure
    2012/10/09 at 12:48 am | Permalink

    「关于中文译名,国内的叫法五花八门,有叫黑体的,有叫装饰体的,有叫哥特体的等等。]

    – 這個與黑體應該是兩碼事,之所以有 Gothic 爲黑體一稱,我在某本書上看到如此描述:

    「據說,當時日本從美國引進了一種黑體字體:『gothic alternate』,後來直接將名稱縮短,用『gothic』來稱呼黑體,並且沿用至今」

    與此關聯的維基百科不大全面,歷史下僅有一句「タイポグラフィとしての和文ゴシック体は、欧文サンセリフ体の影響によって出現したものと言って良いが、その完全な模倣であり漢字・仮名の文化における背景の無いところから出現したとするのには無理がある。」(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2%B4%E3%82%B7%E3%83%83%E3%82%AF%E4%BD%93 ),沒有詳細的誕生歷史。

    但此 Gothic 與彼 Gothic 不同乃事實。

  6. Qiana
    2018/11/09 at 4:04 pm | Permalink

    看到有人评论作者说:Blackletter比Carolingian 更便于快速的书写和印刷的说法不太有说服力。这里说点我个人的观点。这两种西文书法体我都有写过,Blackletter 确实写起来更快也更有节奏感。Carolingian的书写比例需要大量的字间距和行间距。这样相比较而言,Blackletter确实节约了时间,纸张和成本。
    书法学习中,大家把Textur, Fraktur, Rotunda这类字体统称为Blackletter. Batarde, Gothicized Italic 以及那些Gothic Cursives 我想也可以划到Blackletter这个大范围中吧。

4 个Trackbacks

  1. […] 古腾堡所用的字体被归类为blackletter.这个单词并没有公认统一正式的翻译名。关于blackletter这一字体类型的产生到历史演变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Type is beautiful 这个网站有过撰文论述:Black Letter 的故事可做扩展阅读。 […]

  2. By Black Letter 的故事 | Myarts on 2015/11/16 at 9:10 pm

    […] 1。这就是 Black Letter […]

  3. […] Black Letter 的故事 […]

  4. […] Black Letter 的故事 […]

参与讨论

你的Email地址将不会被发布或透漏。 标记*的项目为必填项目。

*
*

作者 / 译者